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ID:21557401

大小:13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2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记录大全_第1页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记录大全_第2页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记录大全_第3页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记录大全_第4页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记录大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记录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可编辑文档厦成高速公路路基桥涵工程A3合同段T梁负弯矩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批准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可编辑文档厦成高速A3标项目经理部二О一一年十二月负弯矩张拉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方案(一)桥面铺装施工技术方案一)总体方案在进行负弯矩张拉施工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按要求合理配置进行该项工程的施工人员、设备及材料。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合理地安排施工,并报监理工程师抽检,经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二)工艺流程[1]、负弯矩钢束张拉、压浆考虑本项工程连续施工性,负弯矩钢绞线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在现浇段浇注完,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2、85%方能张拉。Ⅰ、张拉前准备工作:①孔道检查——检查时,一般用大小不一的两种直径通孔器(相差10㎜左右),先用大直径通孔器的试通,若通不过,再用小直径的,并用芯棒检查堵孔位置并作以标记。对仅能通过小直径的孔道可采用螺旋纹钢筋在空内通捣(或来回拉孔),若发现孔道堵塞,应清除孔道内杂物,为钢束穿孔创造条件。②穿束——穿束前应全面检查锚垫和孔道,锚垫板应位置正确,若锚垫板移位,造成垫板平面和孔道中轴线不垂直时,应用楔形垫板加以纠正;制好的钢丝束应检查其绑扎是否牢固、端头有无弯折现象;钢丝束长度和孔位编号,穿束时核对长度,对号穿入孔道;穿束工作采用人工直接穿束,或者借助一根细钢丝作为

3、引线,用卷扬机进行穿束。穿束工作在墩顶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将钢绞线端头位置合拢,并用胶带纸缠紧,以利于穿束通过,通过后检查钢绞线是否有交叉现象,并理顺,防止张拉时因钢绞线交叉造成应力集中。③钢筋束保护——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可编辑文档对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在管道中但在下列规定时限内没有压浆的预应力筋,应采取防止锈蚀或其他防腐蚀的措施,直至压浆。不同暴露条件下,未采取防腐措施的力筋在安装后至压浆时的容许间隔时间如下:空气湿度大于70%或盐分过大时7d空气湿度40%~70%时15d空气湿度小于4%时20d在钢筋束安装在管道中后,管道端部开口应密封以防止湿气进入;任何情况下,当在安装有

4、预应力筋的构件附近进行电焊时,对全部预应力筋和金属件均应进行保护,防止溅上焊渣或造成其他损坏。④其它配件安装——安装锚垫板及夹片,将工作锚垫板自钢绞线端部套在钢绞线上并推至喇叭管处,对中至口固定;安装完锚垫板后应保证钢绞线两端各外露30cm工作长度;夹片安装,先用胶圈把每付夹片箍在一起,然后沿钢绞线将其推入锚板的锥孔中,用手推不动为止,再用钢管捣实;安装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垫板、夹片此过程中应注意同轴对中。Ⅱ、张拉钢束①对钢筋束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②采用千斤顶及电动油泵按图纸要求分次张拉墩顶负弯矩区连续预应力束,且在横桥向对称于桥轴

5、线均匀张拉,并双控引伸量。③待墩顶现浇连续段与桥面现浇接缝所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两端张拉墩顶负弯矩钢束,单股对称张拉,张拉顺序为N2→N1。两跨之间采用“先中间后两端”的张拉顺序。每一联张拉顺序按线两端的现浇段,再张拉中间的现浇段负弯矩。④负弯矩钢束采用φS15.2mm型号,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张拉控制力δcon=0.75fpk0⑤张拉千斤顶选用YDC250Q型。负弯矩张拉顺序以先长后短的原则,先张拉N2钢束至100%,后张拉N1钢束至100%,两端对称、均匀张拉。1)负弯矩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程序: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可编辑文档0→初应力→

6、100%δcon(持荷2min)→δcon(锚固)δ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在内);10%δcon为张拉初应力;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千斤顶降压、划线、测伸长、插垫等工作应基本一致。1)负弯矩区预应力钢绞线伸长值计算与要求:要求:预应力筋以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量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相差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后,再继续进行张拉。计算:A、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PP=P(1-e-(kL+μθ))/(kL+μθ)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7、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B、后张法理论伸长量△L的计算计算公式:△L=PL/ApEp即:△L=PL(1-e-(kL+μθ))/[ApEp(kL+μθ)]式中:Ep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Mpa;Ap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mm2其他符号意义同上平均张拉力计算中符号所代表的意义。1’当预应力筋和孔道为直线时(θ=0):计算公式:△L=P(1-e-kL)/kApEp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