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1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转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1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转

ID:21563101

大小:50.6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2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1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转_第1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1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转_第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1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转_第3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1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转_第4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1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转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1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1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命意解析与写作示例【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命意解析】2017年全国1卷的作文题揭晓了,网络上的评价大概自然是:引导考生关注社

2、会生活、对接“立德树人”的高考命意、立足核心素养、材料具有开放性、命题具有思辨性……我添加一条:具有鲜明的交际意识。对于考生来讲,恐怕还需要纠结一下,考试之前关于一般新材料作文题型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区别。对于命题,大多数人在唱赞歌;而酸甜苦辣咸,只有考生自知。试题的质量当然关乎考生的造化。然而,造化常常弄人。考生永远无法选择试题和试题的质量。面对考试,考生能做的,永远只是:审对题目、写好文章。窃以为,所谓立足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也无非这两点。对于命题技术,备考教师和考生是永远追赶不上命题专家的步伐。也有一不小心,超越了命题人的境界;然而,想多了与没想到,其实是一样的。考生一思考,命

3、题专家就发笑。因此,教师和学生备考的重点,除了关注命题趋势,更重要的是读懂题目。学会读懂题目,是最好的备考!如何读懂题目?一曰读懂材料,二曰读懂要求。一、读懂材料1.审清材料:来华留学生关注中国的关键词,有十二组。2.审清关系:这十二组关键词的关系——指向对中国的认识。3.审出问题(1)是什么:这些关键词呈现出对中国怎样的认识?“一带一路”:开放自信包容的中国“长城”“京剧”“一带一路”:延续传统、和平崛起的中国“熊猫”“长城”“京剧”: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高铁”“移动支付”:科技进步、快速发展的现代中国“高铁”“共享单车”“中华美食”“食品安全”“广场舞”:衣食住行的中国“移动

4、支付”“共享单车”: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中国“京剧”“广场舞”:传统与流行并放异彩的中国“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现实严峻的中国“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美好蓝图与现实挑战并存的生态中国“共享单车”“美丽乡村”“移动支付”:低碳、绿色的生态中国……(2)为什么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些“中国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么多“中国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为什么受到来华留学生的关注?……(3)怎么做如何借助这些关键词,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如何通过这些关键词,认识一个更真实的中国?4.审出道理中国的繁荣发展,引起了来华留学生的关注。中国的繁荣发展,表现在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焕发出生机,表现在自

5、信、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表现在衣食住行诸方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猛发展……二、读懂要求1.任务要求:荣维东认为: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对谁、为什么、写什么、用什么方式写等交际语境问题。前面,我评价说,这一作文命题具有“交际语境意识”,那么审题时自然应该关注写作时的话题、角色、读者、目的等语境要素。(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2)角色要求:“你”——高中毕业生、中国青年。(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外国青年;隐形读者——阅卷教师。(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择两三个关

6、键词”,并不是随机的、凌乱的。考生要从选择的关键词中,提炼出各个关键词的最大公约数,提炼出可以一以贯之的中心。2.形式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三、确定立意根据以上分析,自主选择角度,向外国青年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总之,考生要用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向外国友人,讲中国的故事!告诉你一个盛世的中华、崛起的中国罗定廷锴纪念中学黄活汉一百五十年前,一个叫汤姆逊的苏格兰人,曾用相机和智慧的双眼记录过当时的中国,他游历了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十九世纪末,在那个挣扎中刚刚开始步入现代社会的中国,他的照片成为了一个旧时代的见证。一百五十年后的今天,假如这个苏

7、格兰人再次穿越到现代,或者他的后人和受影响的其他人来到今天的中国,会是怎样的一种反应?有朋友自远方来,那就让我用两组关键词来告诉他或他们一个盛世的中华,一个崛起的中国吧!汤姆逊的镜头里,肯定有“国粹”京剧里的“生、旦、净、末、丑”的基本角色,也有“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但我不知道,他的照片里是否分得清“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他的照片中,脸谱里是否会有一个民族的自信与自豪?今天的中国,京剧依然在流传,雅曲中白雪阳春传,高山流水间知音觅。但今天的中国,兼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