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ID:21566338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_第1页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_第2页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_第3页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_第4页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摘要:临终关怀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最高体现之一,是人类社会最具人性化的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本文从临终关怀及其在中国的缘起与发展、中国临终关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中国临终关怀的社工介入进行探讨,探索在社会工作视角下中国临终关怀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关键词:临终关怀;社工介入;哀伤辅导临终关怀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最高体现之一,是人类社会最具人性化的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临终关怀是由社会各层面(护士、医生、社工、志愿者、政府部门和慈善组织)组成的机构为生命处于晚期的病人提供生理、

2、心理和社会全方位的照顾与支持,创造一种安宁、舒适和温暖的临终环境,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价值和质量,ih他们有尊严,偷快、安详和不留任何遗憾地离开人世。经过近40年对临终关怀的探索,现代医学一般认为: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支持性和姑息性照顾的医护措施。它关注的是对临终病人照顾的姑息性(Care),而非治疗性(Cure),它不以延长临终病人寿命为宗旨,而以“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减轻临终病人的身心痛楚,同时给予病人家属心理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坦然地接受死亡事实”为0的,从而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让病人能够安详无痛苦地离开

3、人世。目前我国社会关注研究的主要是老年人老年初期生活这个阶段的需求,面对老年人生命历程的另一个重要阶段一临终阶段的关心和研究则十分欠缺。因此,在我国对临终病人进行临终关怀已经是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一■、临终关怀的内涵(一)临终关怀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全面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质量;临终关怀以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控制疼痛,以及减少病人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社工等服务人员为病人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系统性的照护,尽可能地使病人平静安详地带着尊严

4、离开人世。与此同时,给临终者家属提供社会支持与丧亲辅导。总而言之,临终关怀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医护环境、坚强的精神支持和温暖的人际关系,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提供照护和支持服务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临终者客观看待死亡,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提高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完成最后的生命旅途,并为家属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给予安慰和关怀。简言之,临终关怀就是让忠者“善终”、使家属“好生”的一种综合性卫生医疗服务。(二)临终关怀的目的和意义一方面是帮助病人了解死亡,接受死亡,在人道主义的关怀下

5、,享受良好的医疗消费,使他们能够有尊严、有意义、有价值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超脱于身体的痛苦,安详而无牵挂地离开人世;另一方面是为病人家属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给予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直面亲人的死亡,坦然地接受丧亲之痛和将要面对的问题。在我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临终关怀不仅在生活方面有利于解决临终病人的照护问题,而且在精祌层面上减轻临终病人的心理痛苦,解临终阶段病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恐惧不安,意义更为重大。(三)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临终关怀实际上是运用多种形式对临终者给予生活上的照护、情感上的慰藉、精祌上的满足和对人的生命尊

6、严的维护。临终关怀用温情和爱,让死亡变得不再狰狞和恐怖。1、理解并接受死亡是临终关怀的首要内容。2、减轻恐惧和不安是临终关怀的基本内容。3、控制并减轻疼痛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4、实现临终者的愿望是临终关怀的具体内容。5、对临终家属的慰藉与关怀是临终关怀工作至关重要的内容。二、中国临终关怀的缘起和发展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1988年7月15日。该中心是全中国(包括港台地区)首家临终关怀专业研究中心,标志着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开端。而同年10月创立的中国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一一南汇护理院则拉开了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序幕。

7、与此同时,香港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在大陆捐建了20多家慈善性质的宁养院,每年拨款2000多万元,为关爱生命、造福人民、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2006年4月160,由李家熙教授发起与倡导的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正式成立,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21世纪中国面临着人口老年化的严峻考验,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但近年来中国对于临终关怀的探索从未停止,探索中国本土的临终关怀模式,推进中国临终关怀本土化进程。已形成的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李义庭的PDS模式,让医院、社区和家庭相结合进行临终服

8、务,旨在解除病人病痛。二是施榕的“施氏模式”,即“中国乡村临终照护”模式,主要是家庭照护,致力于发展中国农村的临终关怀事业,适应我国已经步入的老龄化社会。他认为21世纪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在乡村将大有发展。三是家庭、社区和专业医护人员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家庭为临终病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