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中的双向建构 

申论写作中的双向建构 

ID:21566729

大小:68.7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2

申论写作中的双向建构 _第1页
申论写作中的双向建构 _第2页
申论写作中的双向建构 _第3页
申论写作中的双向建构 _第4页
申论写作中的双向建构 _第5页
资源描述:

《申论写作中的双向建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申论写作中的双向建构随着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趋热,申论的写作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写作教学中也应重新调整教学方案,把申论的教学和实践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或者说需要适当地加大比重。“申论”的语源出自孔子的话语“申而论之”,即申述、论述、论证、引申的意思。申论考试是根据机关工作的需要,考察应试者实际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申论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应试者的发挥主要看平时的功底,不一定需要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因此,自从200

2、0年公务员考试设置申论以来,无论是专家、应试者、用人单位,对这一考试形式都表示赞同。以XX年11月份进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讲,考生从考场出来后的感觉都比行政能力测试轻松。但考得轻松不一定等于考得好,要把申论写好亦非易事。一些有关申论考试的辅导材料中,是这样给“申论”下定义的:“申论就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引申开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和应对的方案,并就此阐发出议论。”这个定义最早出自国家人事部门编写的辅导教材。笔者觉得,这种概括似乎还不全面,它让人觉得,申论就是剖析社会暴

3、露出来的问题,再谈对策的,正如申论写作中的双向建构随着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趋热,申论的写作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写作教学中也应重新调整教学方案,把申论的教学和实践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或者说需要适当地加大比重。“申论”的语源出自孔子的话语“申而论之”,即申述、论述、论证、引申的意思。申论考试是根据机关工作的需要,考察应试者实际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申论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应试者的发挥主要看平时的功底,不一定需要临时抱佛

4、脚,死记硬背。因此,自从2000年公务员考试设置申论以来,无论是专家、应试者、用人单位,对这一考试形式都表示赞同。以XX年11月份进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讲,考生从考场出来后的感觉都比行政能力测试轻松。但考得轻松不一定等于考得好,要把申论写好亦非易事。一些有关申论考试的辅导材料中,是这样给“申论”下定义的:“申论就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引申开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和应对的方案,并就此阐发出议论。”这个定义最早出自国家人事部门编写的辅导教材。笔者觉得,这种概括似乎还不全面,

5、它让人觉得,申论就是剖析社会暴露出来的问题,再谈对策的,正如许多人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印象,觉得该栏目的功能就是专门进行曝光的。其实不然,“焦点访谈”栏目也有不少是歌颂英雄人物、先进人物、赞美著名科学家或其他著名人士,赞美某种新生事物、赞美某种新的做法的。同样,申论的考题中也有要求围绕某单位的成功经验来谈的,比如曾有一道模拟试题所提供的资料讲的就是“海尔”公司的成功经验,应试者的角色认定是模拟省经贸委的工作人员“要求你通过‘海尔’的成功,探询其成功的奥秘,从而为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6、提出有见地的方案和对策。”按照前面关于“申论”的定义,“找出问题的症结”这句话的感情色彩就不太吻合。因此,申论的定义还应周密些。笔者觉得可以概括为:“申论就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引申开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和应对的方案,进行引申论述;或者就某一新生事物、某一成功经验、某一新的做法引发议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申论就是特殊的、较高层次的“供料作文”。并且是“供料的议论文”、“供料的策论”,这就决定了,申论的写作更需要注意客体与主体的双向建构,是“料”与“申”的辩证对立统

7、一。材料是一种客体,客体影响、支配着主体的思维方向、思维进程,但主体又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可以反过来影响客体,通过中介环节,把自己的某种优势有机地渗透、发挥到客体中去。在心理学领域,主客体的双向建构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的序言中说:认知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了的,因为这些客体总是被同化到那些超越客体之上的逻辑数字框架中去;也不是在必须不断地进行重新组织的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因此,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的理论来说

8、明,也就是说,每一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结构。皮亚杰对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提出新的看法,也基于他主客体的双向建构理论。皮亚杰深刻地指出,在心理学中运用条件反射学说,走的仍然是旧的传统的道路,因为它对有机体本身在形成条件反射过程中的主动性仍然是估计不足的。没有主动性也就没有内在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没有内在的结构。皮亚杰冲破了巴甫洛夫学说的某些束缚,在心理学领域内独树一帜。就其最一般的状态而论,皮亚杰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可以称之为“系统结构分析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