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ID:21576922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_第1页
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_第2页
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_第3页
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_第4页
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旅游是旅游学科最基本的概念,旅游这一概念也一直是界内研究探讨的热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早期的乡村旅游具有贵族化的特点,普及性不强。二战以后,随着城市化和工业

2、化进城的加快,乡村旅游以其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旅游者新的体验,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同时,世界各国政府还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解救传统农业经济活动的衰退、解决农民就业、稳定农村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1]。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后旅游业的迅速扩展,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  北京的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初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的民俗旅游。历经自发发展、数量扩张,规范发展和品质提升4个阶段,实现了由最初的自发式发展向规范式标准化、由单纯的“农家乐”向类型多分布广的“乡村游”、由粗放型外延式发展想

3、内涵式提高的三大转变,形成了新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分工、定位清晰、社区营销、基础完善、融资创新、标准管理”的乡村旅游的北京模式。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北京市民短期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理想方式,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北京的乡村旅游仍然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形式单一、类型趋同、缺乏特色和创新、服务质量不高等不足之处。这些成为制约京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其中服务质量不高又是其软肋之处。服务质量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提高京郊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

4、,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以适应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学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相关理论与实践  (一)旅游的本质性规定――体验  旅游是旅游学科最基本的概念,旅游这一概念也一直是界内研究探讨的热点。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其内涵和外延做了不同程度的探讨,试图给出一个明确规定,却仍未达成共识,探讨还在继续。但对于旅游的本质性规定――体验,是大家所逐渐认可和接受的。  旅游就是人们在非惯常环境(UnusualEnvironment)下的体验和在此环境下的一种短暂的生活方式[2]。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主要

5、是一种身心的体验,旅游者的体验构成了旅游现象最基本的结构性要素[3]。旅游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  乡村旅游作为众多旅游形式中的一种,其本质在于满足游客寻求平衡和解脱的心态,满足他们从喧嚣复杂的城市环境中脱离出来,获得一种简单和平静的生活体验[4]。所以,开发形式多样的体验性乡村旅游产品,注重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日常生活的体验,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简单观光,提高服务质量,让旅游者通过个性化的参与过程获得美好的心理感知和享受,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乡村旅游理论研究回顾  对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学者尝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其进行了

6、界定,虽未达成共识,却也极大促进了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  德诺伊(Dernoi,1991)指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有与土地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存在永久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其中永久性是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5]。欧洲联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于乡村地区,建立在乡村世界的特殊面貌,经营规模小,空间开阔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旅游类型,其中“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6]。纳尔第(Nulty,2004)指出,“乡村旅游的概念涵盖了很多要素,其中心部分是乡村旅游社区,乡村旅游依赖于提供旅游场所的农村地区,它的遗产和文化,

7、乡村活动和乡村生活。”[7]  杜江等(杜江,向萍,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8]。王兵(1999)则认为,“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农民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到乡村旅游是对大自然的追求,对融入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存的人文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追求[9]。肖佑兴等(肖佑兴,明庆忠等,2001)指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

8、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