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ID:21578010

大小:55.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2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2.课标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内容,体味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结合生活的经历和体验能明确地说出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这两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3.七年级学段,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掌握文章的大意,发现不懂的问题。对小说这种体裁也略知一二,但对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的作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作用所知

2、并不多。本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规范的小说。所以在教学时,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实为教学的重点。4.本单元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文章,教学本课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念,有利于主题的理解。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阅读能力,所以本篇课文先重点让学生自己读,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然后由老师做点拨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学生对小说有着较大的兴趣,但缺乏深入钻研的方法和耐心,读小说往往流于对情节的大致了解而已,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同时侧重于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3、特点,更要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爱国情感。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2.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3.感悟作品表现重大主题时的写作特色。4.品析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2.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3.感悟作品表现重大主题时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品析小说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生字词及作者、时代背景;

4、理清课文层次。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渲染氛围,了解作品背景(一)激趣导入,渲染氛围导入(PPT显示):当他爱他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莎士比亚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而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学习自己母语的权力被剥夺,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在“最后一课”上,表现出来强烈的爱国主义、顽强的民族精神,的确可敬可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课”。1.老师板书题目:最后一课(“课

5、”字加着重号)——“一个阿尔萨斯小孩子的自述”(加副标题)2.出示任务:(1)从全文看,这“最后一课”是一堂什么课?(2)阅读课本“预习”部分二:为什么要加这样的副标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是谁?他讲述了一件什么事?(3)读完文章有什么样的感受?3.反馈指导:(1)指名回答,教师补充。(理解“最后一课”是一堂法语课,更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2)副标题的功能也正是对主标题加以解释说明,明确并且完善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小弗朗士”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3)读文感受交流,互相补

6、充。(战争能让一个人瞬间成长,战争能使我们更爱自己的祖国。珍惜母语,珍惜和平。)过渡语:同学们,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篇文章?它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呢?相信我们通过我们的阅读,就一定能找到答案。(二)交流预习,了解作家作品1.出示任务:(1)阅读课本“预习”部分一,课下注释①,圈点勾画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2)学生补充介绍作者都德、相关的故事背景。2.反馈指导:预设: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

7、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PPT显示)《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的第二年。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