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幸福·德行

至善·幸福·德行

ID:21581620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3

至善·幸福·德行_第1页
至善·幸福·德行_第2页
至善·幸福·德行_第3页
至善·幸福·德行_第4页
至善·幸福·德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至善·幸福·德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至善·幸福·德行  []幸福作为人们生活所追求的目标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不断探讨的对象。尽管就什么是幸福及如何实现幸福这样的问题,古今中外各家各派有不同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观点截然对立、毫无联系。其实,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与我国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家幸福观有很多相同之处和内在的相通性。该文拟从至善德行与仁爱好德的角度分别比较亚里士多德与儒家的幸福观。  [关键词]至善;德行;亚里士多德;儒家思想;幸福观;比较    导言    亘古以来,幸福一直就是人类所追求的目的和理想。人们世世代代不停地寻求各种自以为能获得幸福的秘诀;古

2、今中外历代哲人贤士著书立说,探讨人生,向世人指示幸福的途径。然而,当谈到究竟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实现幸福时,古今中外历代贤哲却各有自己的看法,莫衷一是。在中国,有儒家的道德幸福观,有道家的自然幸福观,有《列子》的纵欲主义幸福论,等等。在西方,有梭伦的幸福论,有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人的自然主义幸福论,有柏拉图的理念幸福论,有亚里士多德的德行幸福论,有17-18世纪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幸福论,还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幸福论,等等。经过比较研究,笔者发现西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与中国儒教思想中的幸福观有内在的关联和相似性。本文试就

3、这两种幸福观作比较分析,试论如下。    一、幸福:人类生活的目的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是人希望中最高的目标,是人人殚精竭虑所追求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向着幸福而存在的,人作为万事万物中的一种存在,具有独特性,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只是一棵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以死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所具有的高于他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亚里士多德《

4、尼各马可伦理学》)因此,人的幸福也便是独特的,人是向着幸福而存在的,“现在轮到谈论幸福了,我们认为只有它才是人的目的。”(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就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主观主义者认为:幸福就是快乐的主观体验,只要我们感觉快乐,我们便是幸福的;而客观主义者则正相反,他们认为,幸福不在于个人的主观体验快乐与否,而只在于自我的完全实现。如果一个人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即使他再快乐,他仍是不幸的。就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倡导的是一种现实主义幸福观。亚里士多德指出,幸福在于善行,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性和美德就绝不会有幸福。幸福不是一种品质

5、,而是“灵魂的一种完全呵护德行的现实活动”。(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而善行是有区别的,他把善行分为两类:一是实践的或包含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善行;一是理智的即包含在整体事业中的善行。前者是低级的善行,后者是高级的善行,即至善(下节重点论述)。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幸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即,躯体诸善、外物诸善和灵魂诸善),而德行最为根本。因此,再他看来,“幸福”不仅仅等于“有德行”这种单纯的精神生活的幸福,它同时还包括躯体健康以及物质生活的幸福,也就是说,快乐也是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善有特

6、殊而固定的范围与位置,它是一个社群(或城邦)通过政治手段得以实现。善(即幸福)因此受动于人们的关系。  同样地,我国先秦儒家学派也把幸福作为人追求的最高目的。儒家把寿命、富贵等幸福的要素看成是外在的,由上天或命运决定的,而对“攸好德”则认为是主观可以追求的。因此,儒家的幸福标准在精神和道德方面,强调“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交友而辅德”,以及“反身而诚”的道德体验的快乐幸福。对于幸福与祸败的关系则不予重视。这就是说,在儒家的思想中,幸福只不过是道德的附属物,唯有有道德才是幸福。这一点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出一辙。同时,儒家还认为

7、,幸福离不开整体,只有社会共同幸福,才有个人的快乐与幸福。据此,儒家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也可以说是在追求普天之下的人的幸福。所以,儒家的幸福观实际上有两条:一是道德、精神的快乐;一是普天之下的共同快乐。  亚里士多德的重德行、重社会整体利益的幸福  []幸福作为人们生活所追求的目标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不断探讨的对象。尽管就什么是幸福及如何实现幸福这样的问题,古今中外各家各派有不同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观点截然对立、毫无联系。其实,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与我国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家幸福观有很多相同之处和内在的相通

8、性。该文拟从至善德行与仁爱好德的角度分别比较亚里士多德与儒家的幸福观。  [关键词]至善;德行;亚里士多德;儒家思想;幸福观;比较    导言    亘古以来,幸福一直就是人类所追求的目的和理想。人们世世代代不停地寻求各种自以为能获得幸福的秘诀;古今中外历代哲人贤士著书立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