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挑战的碰撞

现实与挑战的碰撞

ID:21589104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现实与挑战的碰撞_第1页
现实与挑战的碰撞_第2页
现实与挑战的碰撞_第3页
现实与挑战的碰撞_第4页
现实与挑战的碰撞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实与挑战的碰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实与挑战的碰撞  一、大学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极富人文意义的概念,可以说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论。《辞海》中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上对文化做了解释: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而对于班级来讲,这种班级文化则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所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集合体。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是“硬文化”和“软文化”的综合。“硬文化”就是一种物质文化,如教室内的文化墙、标语等。“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然而大学的班级

2、文化因其独特性而缺少硬文化的部分,相反更多地强调的是“软文化”,它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所谓制度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观念文化则包括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道德认识、成员对班级的认同感等方面。它可以使成员更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此来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共进。除此之外,由于目前大学多以专业为准划分班级,所以班级成员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敏感度及思想倾向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视为班级观念文化的体现。那么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在成员身上表

3、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总的来说,这种大学班级文化就是“班级性格”,它内化于大学班级成员的价值追求、思想信念和精神风貌中,外显于班级的规范体系、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上。它不仅代表着班级的整体风貌,更是使班级得以稳固和发展的基石。这种“班级性格”一旦形成,它的影响便不再局限于学校、班级,而是迁移到成员的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对个人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知识经济、信息经济背景下的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更要有健全的人文素养。然而作为引领学生价值观有效方

4、式之一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目前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今天的大学集体精神已经不那么清晰,这种破碎的集体找不出属于集体的独特文化、独特的精神支柱,有的只是集体的形式,却没有集体的内在精神[1]。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来自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现实矛盾,也有市场经济以及“互联网+”教育时代客观上带给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挑战。具体来说有以下五点。  1.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缺乏重视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更多体现为规模的扩张。在这种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下,政府和大学往往将主要精力用于拓展发展空间和加强硬件建设,而在文化建设方面投

5、入的精力和财力相对不足,功利主义倾向比较严重[2]。再加上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效果的潜在性,更使得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陷入了边缘化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本该积极挑起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等德育工作的重担,可事实却是一些辅导员试图借助网络媒体取代现实班级管理,所有事物一概用网络传达,缺少了实在的行为与后果。建立的大学虚拟班级文化仅仅是拇指与文字上的文化,没有任何指向性[3]。  2.成员对班级缺乏归属感  归属感又称隶属感,是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的认同程度。成员对班级归属感的缺乏就使得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丧失了精神

6、根基,也使学生对班级的间离感愈来愈深。  究其原因,一是班级缺少集体行动的机会。班级成员常以个人身份参照个人兴趣自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再加上大学通常没有固定教室,所以“班级”这个概念更多的是被他们当作形式上的存在。这种“班级意识”的不稳定性给大学的班级文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是成员个体的差异性对班级归属感的削弱。大学的班级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龄人,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稳定的交往圈子。另外,班?成员在宗教、兴趣、性格上的不同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班级归属感的形成。  三是时代原因带来的挑战。自2016年9月开始,大学全

7、面进入“95后”时代,这一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得相对明显。再加上互联网给他们提供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平台,所以在“集体意识”方面缺少由他人提供的科学和及时的引导。  3.班级的感召力下降  班级的感召力集中表现为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显著标志。然而近年来,大学班级中的“边缘人”越来越多。他们通常表现为日常交际中的沉默者、课堂环境中的隐形人、公众视野的躲避者和班级决策的低参与者[4]。  这种班级感召力的下降有成员主观因素的影响,也与班级相关机制不健全相关。班级活动内容以及形式如果无法满足更多成员

8、的期待,那么班级的感召力便会大打折扣。另外,缺乏有效组织成员的激励机制,也会使班级成员参与活动的热情降低。  4.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特色不鲜明  如果班级文化不具有特色,那么它对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