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观之与自他观之——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

自我观之与自他观之——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

ID:21589998

大小:74.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23

自我观之与自他观之——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_第1页
自我观之与自他观之——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_第2页
自我观之与自他观之——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_第3页
自我观之与自他观之——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_第4页
自我观之与自他观之——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我观之与自他观之——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我观之与自他观之——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本文通过对“A是B”的分析,力图阐明,中国哲学的“中A是西B”的言说方式,其深处潜藏着严峻的问题。它用哲学解释道学,“自他观之”,不但不能帮助我们真正理解道学,而且会导致道学乃至中国文化自性的丧失。回顾佛教进入中国所采用的“佛A是中B”的言说方式,本文认为,在处理母文化和异文化的关系时,应该“自我观之”。关键词:自我观之自他观之生存语言言说方式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哲学自五四之际创建以来,其基本建构方式就是用哲学解释道学,由此产生的基本言说方式是:中国的A是西方的B(简作中A是西B);

2、或者:中国的A象西方的B(简作中A象西B)。譬如:道是规律;道是理性;道是绝对观念;道是存在;道是物质本体;(朱子的)理和气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质料;《论语》是政治哲学;《论语》是伦理学;《齐物论》是相对主义;佛教思想是唯心主义……但是,诸如此类的具体言说和中A是西B的言说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却仍然晦暗不明。本文通过对中国哲学的基本言说方式的初步解析,力图回答:中A是西B这种言说方式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它和与之相反的西B是中A这种言说方式有无不同?有何不同?这种言说方式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A?进一步的问题是:对中国文化而

3、言,这种言说方式具有正当性吗?它对中国学术和文化意味着什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言说?在此,本文先行抛出论断:中A是西B这种言说方式是“自他观之”的言说方式,它用哲学解释道学,不但不能帮助我们理解道学,而且会导致道学乃至中国文化自性的丧失,是以西解中的言说方式(时人或称之为“汉话胡说”)。本文认为,如果有必要把道学与哲学相关联,而需要在中A是西B和西B是中A两种言说方式之间选择,我们主要应该采取西B是中A这种“自我观之”的方式(可以称为“胡话汉说”)。[1]中A是西B或中A象西B,两种言说方式的思路是一致的,其区别在于前者因“是

4、”而表现得比较确定,中A可以与西B相匹配;后者则因“象”而表现得比较模糊,中A与西B的对应关系似是而非。二者的区别,本文不予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中A是西B这种言说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严格区别三个概念:道学、哲学和中国哲学。道学就是道学,它自行规定自身,自行说明自身。道学并无固定的边界,但如果把它成为国学、古学,也许未尝不可,但有点失之宽泛。这里姑且称为道学,主要是就中国文化的核心而言,如尧舜孔孟诸子百家及其流裔。哲学就是(西方)哲学,也是自行规定、自行说明的。但中国哲学不是自行规定,而是五四之际以来用哲学对道学进行重新解释的

5、产物,它是胡适、冯友兰、牟宗三等等建立起来的。在此,我仅仅从方法与对象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这种区分的合理性。道学和哲学都是方法与对象的一体,自己是自己的对象,自己是自己的方法,因此二者都不存在一个在它之外的对象和方法。但是,中国哲学则不同。在中国哲学中,哲学仅仅是方法,而道学仅仅是对象,方法与对象是分离的。这是中国哲学与二者的重大区别,所以,本文所说的中国哲学不包括其建立之前的道学。此外,本文使用的道学通常都可以扩展为中国文化,哲学可以扩展为西方文化。二A是B,呈现的是B中A是西B是一个判断,中A是主词,西B是宾词。去掉限制成

6、分,它可以简化成:A是B。(这里把中A是西B简化成A是B,只是为了讨论的方便。中A是西B,只是在A是B的基础上的延展而已。)A是B,是判断的基本形式。判断,就是规定概念。黑格尔说,“对概念加以内在的区别和规定,就是判断。因为下判断,就是规定概念”。[2]就A是B的形式看,判断,就是以宾词(或者谓词)B对主词A进行规定。[3]A和B是什么关系呢?“主词对宾词首先可以被认为是个别对普遍,或也是特殊对普遍,或个别对特殊”,[4]“每一判断中都说出了这样的命题:如‘个体是普遍’,或者更确切点说:‘主词是谓词’(例如,上帝是绝对精神)

7、。”[5]只有“宾词才会表现出什么”,[6]“由于主词总是表示被规定的东西,因此也更是直接的有的东西,但宾词则表现普遍的东西,本质或概念,所以主词本身最初只是一种名词;因为宾词才会表示出主词是什么,宾词包含着在概念意义的有。这是什么,这是一株什么植物?等等,所追问的‘有’,常常仅仅是指名词,假如得悉名词,人们也就满足,并且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是主词意义上的有。但是要概念,或者至少要本质和一般普遍的东西,才会给予宾词,它在判断中的意义是就宾词去询问的。——上帝、精神、自然、或不论什么东西,作为一个判断的主词,因此只不过是名

8、词;这样一个主词是什么,就概念而言,是要在宾词中才呈现的。”[7]没有宾词,主词是空洞抽象的无。在辩证法的支持下,黑格尔把主词与宾词同一起来,“系词表示主词即是宾词”,[8]但是,二者的同一是怎样的同一?“宾词蕴含主词”,[9]“个别和特殊的东西是在宾词里的偶然的规定,宾词是它们的绝对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