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辩护的有效路径

死刑辩护的有效路径

ID:21596511

大小:7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死刑辩护的有效路径_第1页
死刑辩护的有效路径_第2页
死刑辩护的有效路径_第3页
死刑辩护的有效路径_第4页
死刑辩护的有效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死刑辩护的有效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死刑辩护的有效路径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车冲死刑辩护的路径应该围绕以下三点展开:死刑的罪行标准、死刑的证据、证明标准。严格掌握这三点可以防止错案和控制死刑。我国当前情况下,死刑的适用采用的是主客观混合的标准。死刑辩护的路径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死刑的罪行标准《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针对死刑的辩护,首先就应该围绕被告人的罪行是否达到了法定的罪行标准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有效辩护。1.利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最

2、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耍准确理解和严格执行“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要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统一死刑案件的裁判标准,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拟判处死刑的具体案件定罪或者量刑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得出唯一结论。这是从死刑适用政策的角度并结合具体案件情节进行辩护。2.从法定“免死”的角度对死刑进行辩护。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市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己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

3、人死亡的除外。”除了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还要结合相应的司法解释具体的理解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在辩护的过程中,应当看被告人是否具有这些不应该适用死刑的情况。1.从判处死缓“免死”的角度针对死刑进行辩护。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只要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因为从《刑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得知,只要是没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即使判处死刑,一般情况之下是可以“保命”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辩护的思路。因为针对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没有具体的标准,所以我们要在整个诉讼程序的过程中,寻找死刑不立即执行的“可能性

4、”。尽最大努力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维护被告人的利益。同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排除掉不属于犯罪行为的一般违法行为或合法行为,如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或者正当防上、紧急避险的行为。在行为确实属于犯罪的情况时则要考虑一些常规的情节:法定的从减免罚情节、庭市障碍、原因自由行为、被告人阻止危害结果进一步扩大或救助被害人的、被害人过错、被告人及亲属协助退赃赔偿自首、被告人平时表现良好、获得被害人谅解等等可免从宽处理的情节:1.没有引起极大的群众愤怒的,社会舆论不是特别不利的,可以考虑用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情节和社会调查报告进行辩护。2

5、.自首、立功的情节。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其屮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同时根据《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规定“虽然具有自首或者立功情节,但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被告人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或者在犯罪前即为规避法律、逃避处罚而准备自首、立功的,可以不从宽处罚”此司法解释规定了“可以不从宽处罚”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具体的辩护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自首、立功,更应该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进行辩护。具有下列情形的,基于国家或第三人利益的,做轻罪辩护(参照

6、h有重大发明的、被告人对破获其他案件有重大作用的(如毒品案件)。1.多名主犯。在共同犯罪巾,往往存在多个主犯,当具有罪行极其严重的主犯己经判处死刑的情况下,其他的主犯往往罪行达不到极其严重的标准。因此共同犯罪中具有不同罪行的主犯的区分是死刑辩护的切入占AV、o2.当被告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情况下,这里一般指的是“精神病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被告人实施指控的行为时,是否达到法定年龄,当判定被告人的年龄存在困难时

7、,则应该主张推定年龄没达到相应的刑事责任年3.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根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在对被告人作出有罪认定后,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的量刑事实,除审査法定情节外,还应审査以下影响量刑的情节••••被告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是否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及责任大小”。1.在共同犯罪巾,如果因为某些同案犯还未归案而难以查清被告人所犯罪行的,则可以将此点作为一个死刑辩护的要点。二、死刑的证据、证明标准按照我国《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

8、问题》的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办理死刑案件,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认定,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充分”是对于死刑案件的证据标准的规定。(一)证据标准针对这一点主要是从程序上发现公检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审判瑕疵,从而尽可能的寻找有利于被告的案件事实。如自首、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