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之天与老庄之天

宗教之天与老庄之天

ID:21597784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宗教之天与老庄之天_第1页
宗教之天与老庄之天_第2页
宗教之天与老庄之天_第3页
宗教之天与老庄之天_第4页
宗教之天与老庄之天_第5页
资源描述:

《宗教之天与老庄之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宗教之天与老庄之天  摘要: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天概念在老子和庄子的视野和言语中是单纬度的,即仅仅是自然之天。事实上,老子与庄子的天概念同时兼具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两种内涵,既是被人们事奉的宗教之天,又是包括自然现象在内的自然之天。在老庄的哲学体系中不是矛盾的,与其最高哲学范畴“道”也是一致的。  关键词:天;自然之天;宗教之天;老子;庄子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讨论的主要问题,冯友兰先生曾总结出“天”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五种涵义:“物质之天”、“主宰之天”(“意志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或“道德之天

2、”)。他还用唯心与唯物的二分方法把这五种内涵归结为两方面:唯心主义者所说的“天”是“主宰之天”或者“义理之天”,而唯物主义者所说的“天”是“物质之天”或“自然之天”。[1]物质之天也就是自然界存在的天,对于古人来说,它与自然之天是一回事,因为在古人眼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四季更替等现象都属于天之运行的范畴,古人没有对大气构成之天与自然现象进行区别对待。命运之天,即个人或某个集体的运气一般被理解为天命,即天的命令使然,所以可并入主宰之天。通常唯物主义者也不会认为人类社会的道德法则来自那个高高在上的苍苍之天,只能来自人类社会的内部,只有唯心主义者才

3、会把道德法则归于天意,所以义理之天也可并入主宰之天。古人对于主宰之天的态度就是把它当作宗教信仰的对象,为了更加明确的缘故,我们且把主宰之天称作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相对,看作“天”的两大内涵。  学界一般都认为老庄的天指的是自然之天,即使有时候也指另外一种涵义,也仅仅是老庄的思想体系里存留的不彻底或矛盾的地方。那么,老庄的天果真仅仅是自然之天吗?    一、历史背景    夏商及其以前的人们认为天是最高的神,天的命令不可违抗,只能尽心尽力地顺从,才能得到天的福佑,否则会受到天的惩罚。天的宗教性特征十分突出。西周除了继承夏商两朝宗教之天的天概念之外,

4、增加了自然之天的内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成为天意的载体。此时的天概念已经不能单纯地说是宗教之天,而是已经初步具有了宗教之天和自然之天的两重涵义。[2]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大夫纷纷越级祭祀不该由自己祭祀的神灵。在这种混乱的状况中,人们的观念意识,包括对天概念的理解与信仰等,也得不到统一,由此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许多流派,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这些流派在天概念问题上既有相同和相通之处,又都有自家独特的一面,他们或者继承三代以来的传统观念,或者另辟蹊径,或者有所修补,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其中,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5、的观念。    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在老子这里,“天”被学界认为指的是自然之天,这方面的例子如:“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3]第三十二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3]第二十三章同时,学界也认为,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天”被置于“道”之后,道“先天地生”,那么,就首先来分析“道”是什么: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3]第二十五章道本来是道路的意思,引申而具有规律的意义,例如天道,就是天行事的规律,

6、或者说是天遵循的法则。所以说,道不象“天”那样既是自然物,又是人们崇拜的至上神,而是一种纯粹抽象的存在,或者说是一种一般性的概念。只是老子不认为天行事的规律是从天所行的事情中总结出来的,而是认为这个规律是先于天就存在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思维上的惯性,当人们从一些具体的事件中推论出某种结论时,往往再把这种结论冠于这些事件之前,并且认为这些事件正是遵照这个结论的引导而行的。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是符合事实的,但有时候也是很牵强的。他从天之行事中总结出天道这个结论性概念,又认为这个道在天之前就存在。在天概念这个问题上,他虽然认为道在天之前,但也清楚地知道,道

7、只是天的行事规律,是一种抽象意义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天是至上神,这是毋庸置疑的,人们要事奉的仍然是天这个至上神。这也是从三代流传下来的天概念,在这一点上,老子和孔子等思想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后世的研究者又成了旁观者,认为老子的道是其哲学的最高范畴,从而取消了天在老子思想中的至上神地位,是不符合老子原意的。因为老子主张“事天”:“治人事天莫如啬”[3]第五十九章,“天X恢恢,疏而不失”[3]第七十三章也是对天的意志全能性的明确表述。  老子还认为天道提倡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3]第七十九章老子明确天道具有赏善的作用,这是周朝以来包括孔子所持

8、有的宗教观念。天道赏善,归根到底还是天在赏善。所以说,老子的道是对传统天概念以及“以德配天”思想的发挥。《尚书》中有“天道福善祸淫”的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