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治到法治:中国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

从德治到法治:中国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

ID:21598359

大小:6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3

从德治到法治:中国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_第1页
从德治到法治:中国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_第2页
从德治到法治:中国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_第3页
从德治到法治:中国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_第4页
从德治到法治:中国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德治到法治:中国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德治到法治:中国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围绕中国廉政建设的具体路径问题,学界一向有德治和法治之争。有人主张德治,有人主张法治,有人主张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本文认为德治的各种提法,其含义始终未能超出古代儒家以德治国的水平;而法治的各种提法,必须严格区分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源自古代法家,主张君主用严刑峻法来治理臣民;另一种含义源自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平等地订立社会契约,选举并监督自己的代表来处理公共事务。作为执政理念,只有法治的第二种含义才属于现代政治文明,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廉政建设问题。  关键词:德治;法治;廉政;民主;唯物史观  :D60:A:1006-723X(2012)12-0

2、017-0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相比较,包括廉政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文化建设关乎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尤其是人民的幸福感和自由感。经济的增长只有切实转化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发展每个人的自由个性,使普遍的自我实现取代普遍的异化劳动,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人民幸福感和自由感的同比例提升。虽然国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无论城乡居民的家庭年收入较之改革开放初期也都翻了好几番,但由于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

3、问题和矛盾丛生,最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成本很高,压力很大。联合国近日首次发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在全部156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居民的幸福指数排在第112位。从先进文化建设的视角来看,这不能不说是十分严峻的形势。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自然有很多。如果经济增长了,蛋糕做大了,人民却感到不幸福,那么腐败盛行,分配失当,廉政建设不力,无疑就是最自然的推论。从透明国际历年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两岸三地的廉政建设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试以2011年清廉指数为例:香港地区获评8.4分,全球排名第12;台湾地区获评6.1分,全球排名第32;澳门地区获评5.1分,全球排名第46;中国内地仅获评3

4、.6分,全球排名第75。一般认为,由于我国内地正处于社会重大转型期,许多领域发生着急剧变革,衍生出大量腐败机会,腐败问题业已对社会发展构成挑战。在中纪委十七届七次全会上,贺国强书记强调,“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治理,就会丧失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温家宝总理在最近一次答两会记者问时,更明确地指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为了推进我国的廉政建设事业,真正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全面

5、提升最广大人民的幸福指数,政治体制改革应向何处去?一言以蔽之,答案就是:从德治到法治。  一、在法治和德治之间  要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民幸福,在我国社会各界多存共识。但对于廉政建设的具体路径,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前些年有关廉政建设的具体方略,一种影响很大的提法有类于此: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套提法将德治和法治并举,看作廉政建设的两种必要手段,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广泛争议。许多支持者认为,假如一个人很廉洁,不饮盗泉之水,不吃嗟来之食

6、,不贪非分之财,那么,最可能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他本人道德高尚,不想腐败;二是他所在社会法制健全,没有机会腐败。照此看来,一方面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一方面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岂不正是廉政建设的两种必要手段吗?德治和法治岂不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吗?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很成问题的,至少其表述方式大可商榷。“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不等于德治,“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也不等于法治。德治的各种提法,其含义一向未能超出古代儒家传统以德治国的水平。而法治的各种提法,必须区分两种迥异的含义:一种含义源自古代法家传统,主张君主用严刑峻法来治理臣民;另一种含义源自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人:围绕中国廉政建设的

7、具体路径问题,学界一向有德治和法治之争。有人主张德治,有人主张法治,有人主张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本文认为德治的各种提法,其含义始终未能超出古代儒家以德治国的水平;而法治的各种提法,必须严格区分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源自古代法家,主张君主用严刑峻法来治理臣民;另一种含义源自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平等地订立社会契约,选举并监督自己的代表来处理公共事务。作为执政理念,只有法治的第二种含义才属于现代政治文明,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廉政建设问题。  关键词:德治;法治;廉政;民主;唯物史观  :D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