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摽梅之叹”看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

从“摽梅之叹”看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

ID:21599664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从“摽梅之叹”看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_第1页
从“摽梅之叹”看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_第2页
从“摽梅之叹”看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_第3页
从“摽梅之叹”看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_第4页
从“摽梅之叹”看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摽梅之叹”看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摽梅之叹”看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摘 要:“摽梅之叹”作为女子盼嫁的典故,常常让人误以为周代女性在爱情婚姻方面比较自由开放。实际上,“摽梅之叹”恰恰是周代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双重制约下女性不幸命运的悲苦体现。周代生育政策下,催生了《摽有梅》等一批《诗经》幽会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幽会诗也经历了较大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摽梅之叹;周代婚姻制度;生育政策;幽会诗  “摽梅之叹”源于《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倾筐堲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诗中女子看到成熟的梅子纷纷下落,痛感

2、青春已大、岁月无情,于是向男子发出快快采取行动的告白,“摽梅之叹”因而历来被当作是女子盼嫁的典故。龚橙在《诗本谊》中说:“《摽有梅》,急婿也。”闻一多先生在阐释本诗时也认为“梅子抛给庶士,目的在求庶士与之结婚”①。既然女子可以自由呼告男子向自己求婚,人们也便习惯给周代青年男女打上自由恋爱或自主婚姻的标签,比如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之《先秦文学史》中讲到《诗经》爱情诗时就有所谓的“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②云云。  一、周代婚姻制度下女性并无自主权  “摽梅之叹”往往给人留下周代女子在恋爱、婚姻方面比较自由的印象,其实,周代适婚女子在恋爱、婚姻

3、上起初并无自主权。  周代的婚姻制度中,规定对男女婚姻起决定作用的是父母家长。《仪礼·士昏礼》记载了周代婚礼中的“六礼”:首先是纳采、问名,“下达、纳采用雁。……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揖入……授老雁。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如初礼。”由男方家长先遣媒人拿着雁(礼物)到女家传达意愿,得到女方父母同意,行采择之礼,这就是纳采;问名就是询问女子的生母及出生情况。其次是纳吉、纳征,“纳吉,用雁,如纳采礼。纳征,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纳吉由男家占卜,郑玄说:“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昏姻之事于是定。”结果吉利后,派媒人拿着雁告知女方家长。得到

4、许可后,男家将聘礼(一般百姓为缁帛五两)送与女家,是为纳征。最后是请期、亲迎,“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请期是男家父母派媒人拿着雁询问女方父母结婚的日期,定好日期由男家再正式通知女家。“期,初昏,陈三鼎于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父醮子。命之,曰:‘往迎而相,承我宗事。’”③亲迎之时,男父以酒醮子,命子亲迎。从纳采到亲迎的全过程中,参与者实际上来自三方:男方家长,女方家长和宾(即媒人),整个“六礼”程序几乎和结婚的当事人无关,由此可知,周代婚姻基本掌控在家长手中。  不仅如此,周代男尊女卑观念已经确立。周人的嫡长子继承制,使男权不断强化,

5、女性地位日益降低。男尊女卑在当时是被普遍认同的观念,《诗经·小雅·斯干》中“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对待所生的孩子,男孩女孩是有很大区别的。另外《诗经》中很多弃妇诗,妻子被丈夫随意抛弃的状况,也说明女性地位的卑下。在周代的婚制规定和男权社会下,女子操控爱情婚姻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二、“摽梅之叹”与周代的生育政策相关  《召南·摽有梅》作为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全诗共三章,每章都以“摽梅”起兴。梅子成熟了,会自然下落,“摽梅”意象暗示了诗中女子已经到了身心成熟的年龄。女子有感于美好年华的无情逝去,告白男

6、子赶紧采取行动,但这个行动并非人们所说的“求婚”,而是希望男子能尽快与自己去私相幽会。这里,也许有人会疑惑,既然在周礼严格规范之下,适婚男女连自主婚姻的权利都没有,又怎敢不顾礼仪地私相幽会呢?实际上,这与周代的生育政策相关。  据《周礼·媒氏》记载:“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④周代,政府为了增长人口,制定了严格的生育政策。总体来说,统治者鼓励早婚早育,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都是成年的标志,就可以谈婚论嫁了。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

7、况稍有推迟,但最晚不应超过男三十,女二十的界限。如果到这个时候,男女尚未婚配,统治者规定,在仲春之月,让摘 要:“摽梅之叹”作为女子盼嫁的典故,常常让人误以为周代女性在爱情婚姻方面比较自由开放。实际上,“摽梅之叹”恰恰是周代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双重制约下女性不幸命运的悲苦体现。周代生育政策下,催生了《摽有梅》等一批《诗经》幽会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幽会诗也经历了较大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摽梅之叹;周代婚姻制度;生育政策;幽会诗  “摽梅之叹”源于《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倾筐

8、堲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诗中女子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