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非人化倾向

浅议非人化倾向

ID:21602185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浅议非人化倾向_第1页
浅议非人化倾向_第2页
浅议非人化倾向_第3页
浅议非人化倾向_第4页
浅议非人化倾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非人化倾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非人化倾向非人化是将一些人或一部分人类异化为非人的生物。与单纯将人比喻为动植物(如雄鹰、骏马、青松)不同,非人化的想象动机和心理往往是敌意和仇恨。如果非人化倾向一旦形成一种习惯和思维方式,会对社会和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使他们变得残忍、暴戾、非理性、充满仇恨、丧失人性。  关键词非人化非人化倾向理性人性人格  简介:朱宣烨,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09级。  :C912:A:1009-0592(2012)05-276-02    所谓非人化倾向,就是人失去了人性而像机器一样运转。造成非人化倾向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由于家长和教师在教育

2、的过程中忽略了孩子的身心感受,而往往给予孩子过多的压力和竞争力,造成孩子只知道功利地去生活,不会交往,不懂体验,感受不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美,而不懂得做人的乐趣,就好像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人一样。  “天才学生”卢刚的悲剧的发生,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中,周励为我们详细记录了悲剧整个凶杀过程只有10分钟,6人死亡,女秘书重伤。  美国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大楼309室,一个天文物理专题讲座会正在进行,卢刚像幽灵一样进入了会场,这个正处在美好年华的青年博士,身着黑色的夹克,手里拿着一个提包,悄悄地坐在一个角落里。而他的一个射击对象,就是他的博士研究生

3、导师戈尔咨教授。紧接着又向史密斯教授的身上连开两枪,继而又将枪口对准了他的同学山林华博士,在他接连的机枪中,山林华都没有来得及发出一声呻吟,就安静的躺在了地上。接着他又来到了二楼,杀死了系主任尼克森。当确定了系主任已经死亡后,他又回到三楼确认刚才几个人是否已经死亡。在发现教授还没有死亡时,卢刚不顾周围学生和老师的劝导,又对着教授开枪,知道教授死亡。当卢刚跑出教学楼时,又对着副校长连开两枪,又杀死了副校长的秘书,然后举枪自杀。  卢刚的杀人案惊动了整个美国、中国甚至是全世界,引发了全世界对教育的强烈关注。在事后的研究中,一味熟悉卢刚的教授说,卢刚是一个

4、属于自恋性格的人,这种性格的人会对于他们自己认为伤害到他们感情的人报以很大的怨恨,他们看待人和事物,并不去关注人或者事物的本身,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自以为是的认为对方怎样的伤害到自己。因此,卢刚在枪杀六人时,就是因为他把这几个人看成对自己造成上海的人,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残害自己的同胞和同类。  在我国国内,类似事件的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往往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反而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事,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教育深深的反思。  “铊”是以种罕见的化学药品,铊毒能杀伤人的中枢神经和神经末梢,使人受到毁灭性的伤害。1995年4月,清华大学化学系

5、学生朱令中毒于“铊”。1998年2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全国第二起“铊”投毒案曾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大学生王晓龙(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江林原本是一对很好的朋友,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受到了其他学生的众多非议,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江林开始对王晓龙变得冷漠,二人的关系也逐渐的疏远。王晓龙对江林的变化表示很不理解,而且其自身也比较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其为了使江林比自己更痛苦,所以在江林的水杯中下毒。当王晓龙看到江林痛苦的表情时,却又无比的悔恨,迅速的将其送到了医院,才使得江林摆脱了生命危险。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王晓龙一案的审判,最终以故意杀人

6、罪判处王晓龙有期徒刑11年。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一贯被认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却亲手葬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为什么父母辛辛苦苦到头来却把孩子培养成了冷酷的罪犯?这不能不给人们带来沉重的思考。卢刚和王晓龙从小就是让人省心的孩子,不与伙伴玩耍,特别爱学习,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他们的家长一直以为只要学习好,掌握了高科技知识就是好孩子。对孩子的人格教育非常欠缺。这样欠人格教育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他们成为一个竞争的机器,  在高科技学府里,案件累见不鲜,高科技时代也能造就冷酷无情的罪犯。尤其是现代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电脑

7、、信息、X络、数字化正在向人们走来。这样的生活环境更容易使人们走进非人化的陷阱。  在社会学中,一个人从出生时自然的、动物性的“人”,通过家庭、社会的抚养和教育,培养正常思维和心态,成为遵守社会礼俗和规范的“社会人”,这种过程是个体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社会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基础,而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现实的、面对面的、活生生的交往和互动!  人不是天生为“人”的,自然的人是一种动物状态,其身心与野兽无异,是社会化才使得“人”摆脱兽性。人在成长阶段,需要一个正常的“人性”、“人情”和“人气”的环境,才能造就一个基本的“人”。今天有些孩

8、子,看似周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大帮人围着转,但这些角色缺少一种常人式交往,而是变成一种提供无限服务的“仆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