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易》学的变辙

清初《易》学的变辙

ID:21613219

大小:6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3

清初《易》学的变辙_第1页
清初《易》学的变辙_第2页
清初《易》学的变辙_第3页
清初《易》学的变辙_第4页
清初《易》学的变辙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初《易》学的变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初《易》学的变辙摘要:潘耒晚年究心《周易》之学,此学虽师承于顾炎武,然其治《易》之路径与模式则殊不同归。潘氏《易》学除讲求修己治身之实用性以外,尚包含世俗教化、伦理规范等“资治”内涵。这种新型《易》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潘耒在清代《易》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潘耒;顾炎武;《易》学  :B249.1:A:1004-7387(2012)04-0075-05  吴江潘氏兄弟虽以史学闻名,然潘耒之学师承亭林,故于经术亦格外重视,他说:“先儒之学,穷经而已。”[1]而其治经又以《易》学见长。其弟子许汝霖为《遂初堂集》作序,云:“(耒)平生得力尤在《十翼》之中,精义入神,不

2、袭九师之说”。[2]潘耒对《周易》之心得主要集中于卦象、术数方面,曾“著论十三篇”。[3]其实,潘耒晚年所究心之学问有二:一则《周易》之学;一则佛学也。他借此二种超然之学,用以排解官场折戟后失落与苦闷之心境。就二学思想之共同特点而言,都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经世”意味,此为其“避世而未能忘世”所致。而这种“经世”意识显然又与其史学思想一脉相承。故欲知晓潘耒思想之全貌,明晰其治学特点,必需对其《易》学作一剖析。  一、批判汉代象数派之“五行”说  在《易》学发展史上,汉代象数派是较早形成的对《周易》进行系统诠释的学派。其代表人物为西汉的孟喜、焦赣和京房。据钱基博《经学通志·周易

3、志》称:自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后,《易》学代代相传。其中,孟喜“传《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而焦赣自称“从孟喜问学”;“然汉《易》之流为术数,自延寿(焦赣字)始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京)房传延寿之学,故言术数者,称‘焦、房’,而房之推衍灾祥,更精于延寿。”[4]孟、焦、京之《易》学,均以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谶纬灾异之说附会《周易》,并由此开创出以“象数”(即卜筮)为研究主体的孟京《易》学。孟京之《易》属今文经,故其治学善发挥己见,专务谶纬之说,因此改定《周易》本意最甚。东汉古文经学兴盛以来,历代儒者大多折诟此派。  潘耒论《易

4、》也以汉代象数派为最先研究对象。清初学者往往以复古、崇实为治学特点,故潘耒在将目光投向于汉代《易》学的同时,也对其中所包含的虚妄、迷信之说做出了鞭辟入里的批判。其批判乃以非议“五行”为其津筏,他说:“《洪范》言五行,而《易》未尝言。以八卦配五行,此京房、郎凯之《易》,非四圣之《易》也。”[5]显然,潘耒对西汉今文经学家附会“五行”,曲解《易》学,导致“其他巧说纷纭杂出”的混乱局面表示不满,他认为:“《易》以道阴阳,不言五行也。阴阳可以括五行,五行不可以该阴阳。阴阳为五行之祖,五行非阴阳之根,《易》言其本,未及其枝也……学《易》者言阴阳,不必言五行。”[6]  为了更深刻地

5、揭露今文经学家“五行”之说的不合理性,潘耒特作《四象非五行论》一文予以辩解。他指出,今文经学家为了运用“五行”解释《周易》,提出过两种谬论:一为“以五行配四象”,一为“以五行配八卦”。这两种说法是西汉象数派论《易》之基础,然皆牵强而不可信。潘耒认为:“《系辞》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一阴一阳之谓‘仪’,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之谓‘象’”,《易经》的这种表述是按照“生物之序”,“从微而至著”加以排列的,故“解四象者言阴、阳,太、少可矣,而注家多以五行,金、木、水、火、土当之,失其序矣。”[7]而“以五行配八卦”,“亦欠自然”,他说:“八卦自八卦,五行自五行。羲皇根

6、阴阳而画卦,大禹推五行以演畴,迥不相涉。”[8]以上仅是潘耒通过常理判断,试图切断“五行”与《周易》卦象之联系;接着,他又从《易》学流变史的角度,指出汉代经学家援谶纬入儒典的行径:“文周《彖象》、孔子《系辞》无一言及五行。迨西汉之末,刘向、刘歆、谷永、翼奉辈盛言五行,于是谶纬诸书,繁典杂出,穿穴正经。焦延寿、京房本术士,其学自五行入而参诸《易》数,不得不两相配属。播五行入八卦,正欲援八卦以用五行也。其术行而八卦遂为五行之所夺……而羲皇画卦之本旨失矣。”[9]在潘耒看来,西汉今文经学家这种变乱经典、“师心自用”的做法,最终造成极其恶劣的学术影响。他说:“郑康成、孔颖达汉唐大

7、儒,犹以五行配四象,余子纷纷,何足怪哉?邵摘要:潘耒晚年究心《周易》之学,此学虽师承于顾炎武,然其治《易》之路径与模式则殊不同归。潘氏《易》学除讲求修己治身之实用性以外,尚包含世俗教化、伦理规范等“资治”内涵。这种新型《易》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潘耒在清代《易》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潘耒;顾炎武;《易》学  :B249.1:A:1004-7387(2012)04-0075-05  吴江潘氏兄弟虽以史学闻名,然潘耒之学师承亭林,故于经术亦格外重视,他说:“先儒之学,穷经而已。”[1]而其治经又以《易》学见长。其弟子许汝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