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清热剂

方剂学-清热剂

ID:21613856

大小:1.11 MB

页数:153页

时间:2018-10-19

方剂学-清热剂_第1页
方剂学-清热剂_第2页
方剂学-清热剂_第3页
方剂学-清热剂_第4页
方剂学-清热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剂学-清热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 清热剂1、定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清热剂2、适应病证:里热证清热剂里热证高热里实热证炎症≠里热证的成因外感:六淫入里化热内伤七情,气郁化火饮食:过于辛辣或过用温补膳食久病阴虚,虚热内生里热证实热虚热经热郁热热毒散漫之热局部之热搏结气血,腐败血肉热陷心包热结热实互结、瘀热互结、痰热互结、水热互结里热热病后期,阴虚发热3、分类清气分热--热在气分清热凉血--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清热解毒--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清脏腑热--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清虚热--热病

2、后期,余热未尽清热剂4、使用注意⑴辨别热所在部位⑵辨别热证真假⑶辨别热证的性质:“寒之不寒,是无水也”⑷权衡轻重,量证投药⑸热盛格药时,可采用反佐法(种类少,量小)清热剂第一节清气分热清热剂白虎汤Ⅰ类《伤寒论》清气分热释名《伤寒明理论》:“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夏热秋凉,暑热之气,得秋而止,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①大热②大汗③大渴④脉洪大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白虎汤伤寒化热入阳明温热邪气入气分里热炽盛治法:清热生津君:石膏臣:知母:苦寒、质润佐: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防止苦寒伤胃辛甘寒质重散热生津清热降火为何不用生地、

3、麦冬养阴张锡纯:石膏退热,不仅“以寒胜热”而且“逐热外出”小米糯米黑米长于补血兼收涩之功兼清热除烦和胃安眠粳米的作用药液变稠,便于吸收钙离子保护胃气煎药时间以米熟为标志白虎汤的用方指针张友堂等对1970~2006年出版的医学期刊,以及当代名医医案相关书籍中以白虎汤冠名的验案报道,共计214例所出现的症状进行归纳和统计,确定了该汤证的参考指针:①主症:发热,口干渴,汗出,大便干结,烦躁,小便短黄;白虎汤②兼症:面赤,纳差,神昏,头痛,口苦,咳嗽;③舌脉: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洪数或者洪大。临床有3项主症加舌脉征象,或2项主症,2项兼症,加舌脉

4、征象即可诊断为白虎汤证,首选白虎汤治疗。趣味记忆法: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黎崇裕运用白虎汤加人参汤治疗老花眼陈某,男,54岁2014-10-31就诊舌红绛无苔两周,舌头发涩,粘,口干舌燥,口大渴,冷热皆可,但喜冷不能温,饮后胃无不适,汗多,不恶寒而恶热,咽部鲜红,长期皮肤瘙痒,小便不利(清长每小时一次)影响睡眠,胃纳不佳,脉沉重按有力。自行服用凉茶无效。近来体重减轻十斤,血压160/120,有老花眼。高血压病史,痛风病史口渴(胃热炽盛)白虎加人参汤知母30生石膏90炙甘草10红参15山药605剂黎崇裕运用白虎加术汤加味治疗腹股

5、沟瘙痒沈某某,男,40岁2014-10-20就诊腹股沟瘙痒半年余,反复发作,夜间瘙痒甚,口干渴,小便偏黄,手足心热汗多,平素出汗一般,反酸,舌红苔黄润,脉滑略细。腹股沟瘙痒(少阳病里证夹杂湿热)白虎加术汤合戊己丸知母15g生石膏45g炙甘草5g山药30g苍术10g黄连10g吴茱萸3g    7剂2015年4月18日因口腔溃疡来诊,述前药效佳,腹股沟瘙痒至今未犯。黎崇裕运用白虎加术汤治疗多汗症肖某某,男,48岁2014-9-19就诊全身多汗一个多月,汗出盈身,汗酸味重,口气重,口干喜冷饮,恶热不恶寒,胃纳可,夜寐不佳,近几日大便两三天一次,平

6、素大便一天一次,小便正常,舌暗苔白稍腻润,脉滑略紧重按有力。血压130/88。多汗症(阳明经热夹杂水饮)知母20生石膏45山药50炙甘草5苍术205剂2014-9-24回访,已经痊愈。张某某,男,21岁2014-11-26就诊形体中等偏瘦,面色黄暗,食欲不振两个月,平素喜欢冰冻以及芒果等零食,不知饥,稍有胃胀无腹痛,大便成形有不尽感,小便正常,熬夜多,舌暗红苔白腻罩黄,脉沉弦滑略细。食欲不振知母15生石膏45山药30山楂30红参片8枳实155剂2014-12-6前药后食欲好转,偶尔有饥饿感,无胃胀,舌暗红苔白腻罩黄有齿痕,脉中取弦滑略细,重

7、按稍减。食欲不振知母18生石膏50炙甘草6山药20山楂30红参片10枳实15炒麦芽205剂2014-12-11面色青暗,食欲进一步好转,能吃下一碗饭,原来只能吃半碗,偶尔有胃胀,舌暗红苔白润,脉沉缓细,右脉略弦。食欲不振知母10生石膏25山药10炙甘草3山楂15红参片8枳实10新会皮10白术5茯苓155剂以上黎崇裕医案转自黎小裕经方医学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89479222下同竹叶石膏汤Ⅰ类《伤寒论》清气分热气分余热气阴两伤胃气(虚)上逆证治分析竹叶石膏汤身热,多汗舌红少津,脉虚呕白虎证失治清热

8、益气生津和胃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君:石膏竹叶:清气分余热臣:人参麦冬:益气养阴佐:半夏:降逆和胃(去性存用)通补使:甘草、粳米配伍特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以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