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ID:21614975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_第1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_第2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_第3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_第4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人为本,寓学于乐”,提倡“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2010年5月获芜湖市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第一名,2010年2月获芜湖市中学语文教师课文朗读比赛一等奖,2007年获芜湖县第四届“教坛新星”称号,2003年,获得芜湖县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2008年获得校“优秀班主任”称号。新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两次提到“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一改旧大纲只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而轻视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与情趣培养的作法,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新教材在选文上,注重选文的审美

2、情趣和文化内涵。注意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把朱自清、朱光潜、杨振宁、汪曾棋等著名作家学者的文章选进了教材。在具体的编写上,强调对语言文学素养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所有这些都表明高中语文新教材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作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本文拟从审美情趣的表现和特点、审美情趣的教学与培养过程两个方面来说明。一、审美情趣的表现和特点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图书馆论文发表“诗”主要给人以语言智慧的启迪感发,“礼”给人以外在规范的培育训练,“乐”是给人以内在心灵

3、的完成。“成于乐”就是说,君子的修身如果不学习礼乐,便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可见,“成于乐”就是要通过“乐”的陶冶来造就一个完整的人,因为“乐”正是直接地感染、熏陶、塑造人的性情心灵的。“成于乐”所达到的自由的愉快感,是直接地与内在心灵的(情、欲)规律有关。所以,孔子所讲的这种快乐,是人的自然性的心理情感,但又远离了动物官能的快感,融化了人的智慧和德行,成为在智慧和道德基础上的超指挥、超道德的心理本体。达到它,便可以蔑视富贵,可以甘于贫贱,可以不畏强暴,可以自由做人。这是人生,也是审美。叶圣陶早已指出,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

4、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目标”。他还强调:“岂但给你一点审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达到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受用的目的,使自己能够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自觉地投身于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生活的伟大事业。”这些话道出了审美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看齐白石的画,感到的不仅是草木虫鱼,而能唤起那种清新放浪的春天般的生活的快感和喜悦;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到也不只是交响乐,而是听到那种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那种动人心魄的生命的哀伤’。”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交响乐,常常

5、是通过有限的感知形象,不自觉地感受到那些更深远的东西,从有限的、偶然的具体的诉诸感官视听的形象中,领悟到那似乎是无限的、内在的内容,从而提高我们的心意境界,这就是由审美情感引起的审美愉悦,激起审美情感的过程就是培育人的情感心意的过程。康德说:“……把感情提升到顶端,那种感情的本身才是崇高--我们说它崇高,是因为心灵这时被激动起来,抛开感觉而去体会的符合目的性的观念。”只有培育了丰富的情感,才能陶冶和培育人的意志、毅力和志气,才能获得一种超道德的精神享受。二、审美情趣的教学与培养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呢?首先,要教

6、点美学知识。美的世界缤纷多彩,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对一篇美的文章,如果缺少审美知识,那么他会视珍珠如瓦砾。所以我们要教点美学知识,让学生能运用审美知识去发现美,欣赏美。比如教课文《荷塘月色》时,我们通过分析“月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让学生领会这是一种淡淡的、有节制的、含蓄的美,是一种“哀而不伤”的、素雅朦胧的、静谧的美,这属于美学意义上的阴柔之美。而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如椽大笔,横扫千年历史,描绘了古战场的酷烈、壮观和雄奇;又于景物画面之外,倾听刀光剑影和烈火冲天的伟烈情景,把眼前的景色和古战场的余韵融为一体

7、,从画面直觉上写出惊心动魄的历史风貌;又善于抓着历史人物的内外气质,出神入化地勾勒出其一代风流的潇洒英武形象,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这就是美学意义上的阳刚之美,豪放之美。图书馆论文发表其次,要讲点作家风格。风格是美学研究的课题之一。一个作家的风格是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了解了这个作家的风格,就掌握了解读这个作家作品的钥匙。真正的美的创造者--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实践是受一定的审美理想所支配的。他们创造的美也各有不同,有优美,有壮美,有悲剧之美,也有喜剧之美。对于高中课本中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如鲁迅的杂文“如匕首投枪,有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8、和犀利冷峻的艺术风格”;朱自清的文章“艺术构思缜密,抒情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格调清新秀丽”等等。所谓“郊寒岛瘦”之说,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东坡的豪放,柳永的婉约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