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心积虑的盗贼

处心积虑的盗贼

ID:21615594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处心积虑的盗贼_第1页
处心积虑的盗贼_第2页
处心积虑的盗贼_第3页
处心积虑的盗贼_第4页
处心积虑的盗贼_第5页
资源描述:

《处心积虑的盗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处心积虑的盗贼:在1931年的抗战诗歌中,日军几乎都被描绘成了抢劫和杀人的盗贼。笔者试图通过对日军盗贼形象外部特征的梳理,追溯盗贼形象的源流,通过分析他者与注视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系统全面地剖析和阐释在1931年抗战诗歌中的日军形象。  关键词:1931年抗战诗歌盗贼日军形象    霹雳一声祸患至,  九一八事真痛心!  忽然日人把兵进,  三省数日被占侵。    这是抗战诗人冯玉祥笔下的“九一八”。该诗描写了日军在1931年入侵中国的情景,展示出抗战初期诗歌的时代特征。“九一八”事变成为了那段黑暗而又耻辱的岁月的标志,它同时也是深重民族灾难的象征。面对民族灾难,钱小山

2、愤怒地写道:    倭寇陆梁侵我急,  沈吉崇朝先后失!    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日军在发动“九一八”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占据了东北三省。日军在9月底先后攻占了辽宁和吉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日军又攻占了黑龙江省。短时间内,三省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便迅速沦为了敌人的囊中之物。  在众多诗人的笔下,1931年抗战诗歌中的日军形象是典型的盗贼形象。这首先表现为日军的“贪婪”——对中国各种物资的洗劫和掠夺。“府库珍藏赍盗粮,飞机枪炮任贼取!”(钦人《疯汉歌》)贪得无厌的日军攻破城门后,率先抢夺瓜分了政府仓库里珍藏的金银珠宝,又将粮仓里囤积的粮食也全部劫夺,最后将飞

3、机、大炮等军用武器也据为己有。这些日军就像是一匹匹饥饿的豺狼,不放过任何一样有价值的东西。日军拿光了官府的财物后,又开始疯狂地吞食着平民百姓的物资。“吮我脂膏尽涓滴,供彼淫佚若泥沙!”(钦人《疯汉歌》)日军就像是吸血鬼一样无情地吮吸着民脂民膏,他们翻箱倒柜,哪怕是一只鸡,一根针,也要洗劫一空。这些在1931年的诗歌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日军的盗贼形象还表现为日军的残暴——对中国公民生命的肆意摧残。“连天炮火震窗棂,叫喊声音不忍听。”(皇甫瀛《血泪吟》)日军的炮火震碎了居民房屋的门窗玻璃,有的人被炸死,尸体在血泊中无人搭理;有的人被炸残炸伤,血肉模糊,凄惨的情景让人

4、惨不忍睹。相反,凶狠的日军士兵是冷血的杀手:“无辜民众遭屠杀,血染遍地红”(佚名《国耻纪念歌》)。日军是杀人不眨眼的盗贼,他们把人民的生命视为草芥,任意刺杀和残害。“见人就屠杀,见人就活埋,市镇乡村遍地成了灾,强奸妇女谁能忍耐!”(佚名《农民抗日小唱》)日军除了屠杀还要活埋,并且奸淫妇女,其手段令人发指,更为凶残的是:“抢夺屠杀后,再烧我村庄。”(佚名《抗敌》)日军一把火焚毁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居所,残忍至极。再让我们看看那些活着的中国平民的状况吧:“妇孺纷纷逃入关”“学子警察时被掳”(胡大原《忧国吟》),孱弱的妇女拖着孩子逃到关内,成为到处流落的难民;学生和警察被日军带

5、回军部接受审讯。沦陷区的人民也受到了日军的严格管制:“日本人安上衙门,出入看得紧,出门得挂号,回来报原因,要有一时错误,一家性命难保存。”(佚名《归屯歌》)日军建立起“归屯”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平民的言行举动严加控制。  然而,日军疯狂的侵略并不代表他们的毛躁草率。从1931年的抗战诗歌中可以发现“九一八”事变之前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通奸租我地,逞霸虐吾民。”(姚伯麟《九一八事变之前奏》)这里记叙的是日本占领朝鲜后,约有五十五万朝鲜人逃到中国东北务农。1931年4月16日,郝永德将吉林长春万宝山的租地转租给朝鲜人耕种,这些朝鲜人在未经长春县政府批准的情况下,私

6、自挖掘水道,引伊通河水灌溉旱田。然而,水道两旁地势低洼,河水淹没了附近的农田,深受其害的中国农民奋起反抗,他们在7月2日打算填渠,日军方面却派出大量警察以保护本国国民为由加以干涉和阻挠,造成五六人死亡,二十余人受伤,数十人被捕,这就是“万宝山事件”。这次事件却是“日本利用朝鲜人在长春附近的万宝山开垦水田而故意挑起的事端”①。“万宝山事件”让日军变本加厉,其结果就如姚伯麟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奏》一诗中所写的那样:“八道杀机动,同胞惨若何?全抛人类爱,偏见兽行多。”日军在朝鲜境内大肆散布谣言,谎称有数百名朝鲜人在万宝山事件中丧生,激怒了朝鲜人民,还煽诱无知的朝鲜人民在仁川、

7、汉阳、平壤等地暴动,疯狂排华,华侨被杀及投海者有数千人之多。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排华风潮,是有计划和预谋的,他们企图制造人心恐慌的紧张气氛和杀气腾腾的恐怖氛围。无论是“万宝山事件”还是排华风潮,都是假借无知的朝鲜人民之手在我国东北地区制造出混乱和骚动的局面,为他们日后的侵略埋下了伏笔,做好了准备。  此外,日军还为侵略制造了大量的借口:“阴谋黑幕自重重,竟说中村失旧踪。”(姚伯麟《九一八事变之前奏》)中村,即中村震太郎,日本关东军陆军大尉,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军事间谍。1931年6月25日,中村在进行所谓土壤学调查的军事情报的搜集中被兴安屯垦区公署第三团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