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中国国画之美

范曾:中国国画之美

ID:21616927

大小:24.5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3

范曾:中国国画之美_第1页
范曾:中国国画之美_第2页
范曾:中国国画之美_第3页
范曾:中国国画之美_第4页
范曾:中国国画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范曾:中国国画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范曾:中国国画之美主持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范曾先生。  范先生,由于你又要讲书法,又要讲中国诗词,还讲中国国画,而且您还在别的地方有些造诣,我很难用某个“家”来概述,只能说范曾先生,我不知道您这个头衔,哪一个您更喜欢?  范曾:头衔啊,范曾吧。  主持人:好。为什么呢?  范曾:因为一个人很难用个词来概括他,比如说范曾是个书法家、画家,或者诗人,等等,其实这里面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范曾这两个字,我想比诗人、画家和书法家都重要,如此而已。  主持人:范曾这两个字比诗人、画家、书法家都重要。  范曾:对。这个节目

2、叫“我们”,说明这是我和大家一起做的节目。我先和你们交融交融,今天谈的是中国画之美,请诸位用最简单的语言,甚至一句话来说明什么叫自然。  回答:我觉得自然就是生活。  回答:自然就是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景物、人,自然就是美,自然是最简单概括最真实的。  主持人:我请两个小朋友。你看我们每天都说热爱自然、回归自然,自然一点,你们怎么理解自然呢?这位小朋友。  回答:我认为自然就是自己表达自己,而不虚伪就是自然。  回答:自然就是随意,只要随意点我觉得就是自然。  范曾:人们从生活周围谈到自然的性质,同自己的行为规范谈

3、到自然的含义,同人文的角度谈到自然的重要。我想自然用最简略的语言讲,就是自在而怡然的大存在。它为什么存在?因为它天然合理,因为它恰到好处,它不需要人们主观的给予它什么。为什么?它不是人创设的,不是人构想的,它在亿万世代以前已经存在在这儿,自在而怡然的存在,所以叫自然。为什么叫大存在,宇宙到底有多大,时间从什么地方开始,从中国的老子到今天的霍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时间可能有个开始,在一个起点,这个起点是个什么东西呢?它是个看不见的,一个无度无穷大的存在。再一个,速度无限快的条件下爆炸。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很有着像中国老子哲

4、学的无中生有。霍金讲,宇宙这个起点,当它爆发以后,它无限扩大,在现实里,我们仅仅可以通过红线的往外看到有些恒星在继续远离地球。霍金讲,我们是不是要在试验里做个试验啊。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把太平洋所有的水提炼出中水,让它在瞬间爆炸,可能你们能够依稀看到一点宇宙大爆炸的痕迹。可是遗憾的是,人们再也不会测定出这个试验的结果,因为地球早就没有了。所以讲,宇宙大自然大不可放。我们在宇宙面前,唯一的选择是什么?敬畏。你想,我们每个人,有时候内心都会偶尔有着膨胀,会觉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多么伟大,地球只不过是一粒微尘,我们是微尘中一个

5、很小的生命,这个生命的存在是价值,我想诸位急切所闻??就可以,而不要过分的患得患失。这是谈到自然。谈到古典,我请问诸位,什么叫回归古典?  主持人:古典,这个词对于我们来很熟悉。香港的朋友们。  香港嘉宾:古典应该就是跟传统,从渊远的历史一直下来,都是用同样的风格表达的一种方式,我认为,比方说有一些建筑物,或者是一些画,或者艺术品,我们有一个感觉,觉得它很古典,因为它是有历史的,这个是我认为的古典。  主持人:旁边那位朋友呢?  香港嘉宾:我认为是必须要充分的学习和理解感悟古人的那种心情,包括历史背景,来了解古典,

6、才能够懂得古典的内涵。  范曾:好,回答的好。  主持人:他们两个人回答的都很好吗?  范曾:我觉得还是从鼓励为主吧。我们讲回归古典,不是复古主义,因为古典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大不可方的存在,我们回归到古典什么地方去?这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想,东方和西方都曾经有过一个寻根的行为,中国的回归受到唐宋文化复兴,西欧是回归古希腊那种人本主义的精神。  主持人:范先生就您的理解的话,自然、古典,这几个字比较简洁的理解,或者说打个比喻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范曾:自然,就是自在怡然的大存在。古典,就是各做一个相当的朝代,

7、来追溯那时候的辉煌。  主持人:今天是国画之美,你在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基石上来讲这个,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现场的观众是对您的画都有了解的,但是还有很多的,上千万的电视机的观众朋友,他们有的时候可能对中国国画不是那么了解,可能知道的不是太多,如果能够通过您今天的讲座,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并且能够喜爱,那就是我们特别希望能看到的。  范曾:我希望来做这个。我先讲中国画,中国画是哲学的。怎么中国画不是毛笔画,中国画怎么是哲学的,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我们大体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所谓东西文化两个大的卓兴

8、时代,东方的和西方的,在他们开始他们方法就不一样。东方的是经验主义、感悟主义、归纳主义,然后能够达到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西方是重逻辑,重演绎,重天人二分。中国人有天的感悟力,庄子讲“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事不竭”,一尺的棍子每天取一半,你取万事取不完,这种感悟力是中国人对逻辑学不太重视。西方人不这样,西方人从实验室里开始试验,必须有个逻辑学,什么叫逻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