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

ID:21625180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_第1页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_第2页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_第3页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_第4页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相互影响、双向互动    民俗包括饮食习俗、服饰习俗、语言习俗、居住习俗、人生仪礼习俗、社会交际习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信仰习俗等。民俗作为民众的生活文化,更受地域所决定。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齐鲁文化正是以丰富多彩的山东民俗文化为支撑的,比如各地方言、饮食、服饰等就是这种多样化的最直观的展示。山东老百姓的家常便饭常常离不开大葱,但吃法却不一样。胶济线以南、津浦线以东、胶来河以西习惯吃煎饼卷大葱,鲁西北、鲁西南习惯吃饼子窝窝头,

2、整个山东几乎都喜欢大饼卷大葱,那叫“大葱蘸酱,越吃越壮”;喜欢白菜炖豆腐,所谓“白菜豆腐保平安”。要改善生活怎么办?那就是烙大饼、卷大葱。民间甚至认为皇宫和上层社会也喜欢大饼卷大葱。鲁西南有一出传统戏中就唱到:听说那老包要出京,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山东各地的语言,在外界看来,主要是以山东快书为代表的济南周边方言和以侯宝林相声中学说的胶东话、倪萍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节目中表演的“天气预报”为代表的胶东方言最有代表性。其实,山东各地的语言习惯可以用“五花八门”这个成语来形容。大家如果到山东各地走

3、一走,听一听山东各地方言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山东的济宁、菏泽沿着运河往北走,一直聊城,说话几乎方言土语都差不多。但是,从济南望东走,一直到青岛、烟台、威海,几乎每个县的方言土语都不相同。(各地方言举例;琴书唱段)在称呼上,也是五花八门。鲁中鲁北管小姑娘叫小妮或小妮子、大姑娘叫大妮或大闺女;青岛则把小姑娘称为小嫚,大姑娘称为大嫚;沂蒙山区却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把已婚妇女称为妇救会。鲁西北、胶东管父亲叫“爹”,沂蒙山区多数地方却叫“爷”;山东多数地方管祖母叫“奶奶”,潍坊一些县市却称为“嫲嫲”。    文化与民俗是一个

4、文化体系内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两个方面。民俗源自生活,又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生活。山东的民俗发源于齐鲁大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为齐鲁文化的产生、传承、弘扬和山东大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又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在厚重的齐鲁文化熏陶下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山东民俗既是山东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产生的母体,同时又是优秀的齐鲁地域文化传承熏陶的产物。二、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概况:底蕴深厚、丰富多彩    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同时,齐鲁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山东文化资源丰厚,圣人贤士、文化名人众多。泰

5、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从这里诞生。早在六七十万年之前,就有与北京周口店地区同期的沂源猿人生活在这里。山东历史上和地理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齐文化、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水浒文化、泉文化、海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另外,山东的宗教文化也很丰富。山东受佛教、道教、儒教的影响深远。山东是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在昆嵛山收下马丹阳、邱

6、处机等“北七真人”创教立派,传经布道,倍受推祟被奉为国教,盛极一时,至今香火不断。崂山、昆嵛山等都是道教圣地。道教名山泰山的道教文化为世界公认。   名山除泰山外还有沂山、蒙山、鲁山、崂山、梁山等等。水除黄河还有微山湖、东平湖、趵突泉、百脉泉、黑虎泉等等。历史文化名人就更多了:有思想学术诸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兵学家姜尚、吴起、鬼谷子、孙武、孙膑、司马穰苴、戚继光;贤臣良辅伊尹、管仲、晏婴、东方朔、诸葛亮、房玄龄;科学家鲁班、扁鹊、甘德、刘洪、何承天、王叔和;经学家伏生、郑玄、何休;农学家氾胜之、贾思勰、王祯;文学家艺术家刘

7、勰、王羲之、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李攀龙、王渔洋(士祯)、张养浩、张择端、蒲松龄、孔尚任,等等。这些文化名人们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不但为全中国的人们所公认,也被世界上众多有识之士所认可。而且,这些人都是齐鲁文化哺育出来的,更准确地说,他们都是以齐鲁民俗为母体的齐鲁文化所塑造的。我们可以设想:假如缺少了这一串串名字,中华文化是不是会逊色不少?   要说山东的历史文化名人,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最大的,是在一个领域开创先河或者达到最高成就的“圣人”。比如,文圣孔子、亚圣孟子、兵圣孙子、商圣管仲、医圣扁鹊、

8、科圣墨子、史圣左丘明、巧圣鲁班、书圣王羲之、农圣贾思勰、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等,我把他们称为“齐鲁十二圣”。这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文化现象。   另外,可以称“圣”的,还有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以及被欧洲一些现代化汽车公司称为“造车鼻祖”、我们称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