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

ID:21627368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3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_第1页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_第2页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_第3页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_第4页
资源描述: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一、话题阐释《刻舟求剑》的故事家喻户晓,虽然老生常谈,但寓意深刻、启人心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墨守成规、机械呆板式的思维模式都无益于发展,我们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采取不同的策略思维求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创新不能完全抛弃传统,创新有时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一小步。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人。人只有改革创新才能进步,企业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不败,艺术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青春,制度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发展:人类的文明史某种意义上也

2、是一部改革创新史。二、名言警句:◎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商君书·更法》◎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汉·刘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效之后。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改革是硬道理。——邓小平《邓小平南巡讲话》◎改革是积极的,保守是消极的,前者以真理为目标,后者以安宁为目标。——[美国]爱默生《自然论》◎鲁莽的

3、变革固然危险;然而最危险的还是盲目地守旧。——[英国]亨·乔治《社会问题》◎当今世界惟是最巨大的力量是变革的力量。——[美国]卡尔·多伊奇《信徒》我引以为豪的不仅仅是许多我们所做到的事情,同时也有那些我们还没有完成的事,因为创新就是对一千件事情说“不”。——[美国]乔布斯三、经典素材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

4、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

5、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

6、。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齐白石先生经常告诫弟子的一句话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鲜活的生命力。莱特兄弟不迷信书本1899年6月初,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开始正式阅读与钻研有关航空与飞行方

7、面的书籍。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他俩制造出人类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并且试飞成功。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他俩便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飞行梦想,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在反复进行滑翔试验中,莱特兄弟发现气压中心侧转的现象——弯曲的翼面气压中心并不总是像平翼面承受的气压中心一样往一个方向移动。这一重大发现与许多科技书籍的论点相违背——科学家们已经获得的关于大气对机翼压力的数据竟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莱特兄弟于是在1901年下半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对模型机翼进行准确试验的风洞,用两个多月时

8、间使用风洞进行了200多次各种类型翼面试验,取得了一整套科学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出飞机。莱特兄弟不迷信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这是创新必备的可贵品质。丁肇中独辟蹊径攀高峰在微观物理学中,高能条件下只能产生一些寿命极短的粒子,依照惯例,探索这些微粒,使用普通的低分辨率的仪器足以应付。19世纪70年代初,对重光子的研究裹足不前,陷入困境,当科学家们纠缠于实验过程本身时,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却机敏地把目光转移到测试仪器上,并花了两年多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