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防治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防治

ID:21642737

大小:106.02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19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防治_第1页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防治_第2页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防治_第3页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防治_第4页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防治概述呼吸内镜是诊断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工具,熟练掌握呼吸内镜技术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呼吸专科一世的必备条件。支气管镜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呼吸内镜。适应症1.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人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2.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可能因喉返神

2、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适应症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3、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11.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12.选择某肺叶或肺段的碘油或碘水造影。13.治疗方面的运用:取异物、肿瘤及支气管结核的治疗(电凝、电切、APC、微波、激光、腔内近距离放疗、冷冻、光动力)、支架植入、全肺灌洗、球囊扩张、支气管热成形术、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注药等、肺减容量术等。禁忌症1.活动性大咯血。若必须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进行,以降低窒息发生的风险。2.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3.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4.严重心、肺功能障碍。5.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

4、重障碍、尿毒症及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6.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易导致喉头水肿和严重的出血。7.疑有主动脉瘤。8.多发性肺大疱。9.全身情况极度衰竭。告知及知情同意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患者提供口头或书面指导,可以提高其对操作的耐受性。检查前须书面告知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过程须有家属陪同,以便于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进行医患间的沟通。术前准备检查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功能检查。每位患者必须拍摄X线正和(或)侧位胸片,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支气管镜检查前4h

5、开始禁食,检查前2h开始禁饮水。需要静脉应用镇静剂者应在给药前建立静脉通道,并保留至术后恢复期结束。阿托品在检查前无需常规应用。对于拟行经支气管活检的患者,应在检查前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特殊患者的处理1.对疑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应测定肺功能。若肺功能重度下降[FEV1,<40%预计值和(或)SaO:<93%],应测定动脉血气。2.COPD及哮喘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应预防性使用支气管舒张剂。3.吸氧和(或)静脉应用镇静剂可能会升高动脉血CO:浓度,因此对于支气管镜检查前动脉血C02浓度已

6、升高者,应避免静脉应用镇静剂,且在氧疗时应格外小心。4.心肌梗死后6周内应尽量避免支气管镜检查。5.脾切除、安装有人工心脏瓣膜或有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6.有出血危险的患者,即使不行经支气管活检,仅行普通支气管镜检查,也应在术前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和(或)凝血酶原时间(Pr)。7.对于拟行活检的患者,若一直口服抗凝剂,检查前应至少停用3d,或用小剂量维生素K拮抗。8.极少数情况下,当患者必须持续使用抗凝剂时,应使用肝素抗凝,并将其国际标准化比(INR)降至2.5以下。镇静和麻醉如无禁忌证,提倡给予受检者镇静剂。镇

7、静剂:使用短效苯二氮草类镇静药咪唑安定,由于其半衰竭期短(约2.5h)以及镇静和麻醉作用间的安全范围较宽等优点,使其已成为内镜操作中清醒镇静的首选药物。具体用法:(1)60岁以下患者的初始剂量为2.5mg,在操作开始前5—10min给药,药物约在注射后的2min起效;(2)给药宜采用滴注的方法,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应缓慢,约为1mg/30s;(3)如果操作时间长,必要时可追加1mg,但总量不宜超过5mg;(4)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衰弱及慢性病患者药量应酌减。对这些患者初始剂量应减为1—1.5mg,也在操作前5—10min给药;根据

8、需要可追加0.5~1mg,但总量不宜超过3.5mg。行鼻部麻醉时,2%利多卡因凝胶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喷雾。行咽喉部麻醉时,2%—4%的利多卡因雾化吸人较环甲膜穿刺注射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经支气管镜注入利多卡因时,应尽量减少其用量。成人利多卡因的总用量应限制在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