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

ID:21645565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_第1页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_第2页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_第3页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_第4页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对证券市场的信誉形成强烈冲击。盈余操纵风险主要由盈余管理的动机、机会、发现概率和惩罚力度四“因子”组成。因此,要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必须先分析一下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盈余管理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管理,KScott认为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狭义的盈余管理是以合法、合规为前提,这种观点只局限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管理

2、层会更多考虑私人利益,而不是以客观公正为会计政策选择的标准。  广义的盈余管理是“信息披露管理”,是1989年美国会计学家KatherineShipper在信息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Shipper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相比狭义的盈余管理而言,广义的盈余管理的操控空间更大,它包括合法的盈余管理和不合法的盈余操纵。这种广义的概念将盈余管理扩大到对外披露的任何一个环节,形式多样化。  在KScott和KatherineShipper的基础上,1999年,Healy又将盈余管理扩展到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并

3、且其动机也不再局限于私人利益。Healy提出: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以及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Healy认为盈余管理更多的是同时注重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和经济收益的驱动作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  理性地看,上市公司之所以进行盈余管理,无非出于以下几种动机:一是融资。二是二级市场炒作。三是避免违约。四是展现绩效。五是政治追求。然而,盈余操纵之所以能够产生,除了上市公司的主观动机以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它具

4、备了以下一些客观的制度条件:  1.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及其可选择性。与其他法规相比,会计准则给会计实务留有大量自由选择的空间。例如,对应收账款可以选择直接冲销或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的方式的选择等。会计准则之所以具有可选择性,是由会计本身具有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的双重属性决定的,因而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这同时也给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达到盈余操纵创造出一个空间。此外,我国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着许多缺陷。例如,在指定会计准则的参与人中,理论研究者居多,会计实务界人士较少,从而造成会计准则的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性较差,这些缺陷,必然会进一步

5、增大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空间”。  2.独立董事制度建设滞后。在现代公司两权分离的条件下,公司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美英等发达国家首先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且规定要董事会下设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设置审计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审计财务报告、抑制盈余操纵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职。在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但直至2001年8月证监会才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但是关于独立董事的选聘问题

6、、人数比例问题、时间精力问题、责任追究问题、激励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显然,这种制度安排很难激励独立董事的职业努力。如果我们期望独立董事努力工作并以法律责任来督促他们,就应该让他们获得与其承担的义务与责任相应的利益。  3.注册会计师制度危及审计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的存在是为了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因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抑制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重要外部制度安排。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财务造假案件并不是由注册会计师发现的,而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曝光才被知晓。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缺少新闻记者的独立性。按

7、规定,上市公司选聘注册会计师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但实际的操作上却与规定不一致,如果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严重,则管理者【】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对证券市场的信誉形成强烈冲击。盈余操纵风险主要由盈余管理的动机、机会、发现概率和惩罚力度四“因子”组成。因此,要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必须先分析一下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盈余管理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管理,KScott认为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

8、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狭义的盈余管理是以合法、合规为前提,这种观点只局限于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