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汇总

博士论文汇总

ID:21648168

大小:100.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23

博士论文汇总_第1页
博士论文汇总_第2页
博士论文汇总_第3页
博士论文汇总_第4页
博士论文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博士论文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博士论文汇总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优先流机理研究=StudyonPreferentialFlowofDarkConiferousForestEcosystemintheUpperReachAreaofYangtzeRiver[博士学位论文]/牛健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导师余新晓//2003。本文所述研究内容是以非饱和带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地被物层、根系层生长发育特点水分运动状况为基础,利用自制实验仪器,在研究区域四个不同演替阶段林地——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开展室内土柱实验,并与野外实地示踪影像分析相结合,通过实验手段探讨研究区域土壤优先流运动过程,构建研究区域优先流分类体

2、系,进行优先流发生判定及其特征分析等理论分析工作,以此为基础,建立融入弥散波的运动波模型(KDM优先流模型),将此模型与实地实验检验分析,认定所构建的优先流模型实用性强、可靠程度较高。在具体分析研究区域优先流发生及运移规律之后,对研究区域优先流运移过程的影响因子进行论述分析,分析优先流对径流过程的影响。(国家重大基础规划项目子专题(2002CB111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3993013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0002009)资助)三峡库区理水调洪型防护林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技术研究=StudyontheSpatialDispositionoftheWate

3、r-ConservingandFlood-ControllingOrientedProtectionForestsandItsStructureOptimizationintheThreeGorgesReseviorarea[博士学位论文,中]/饶良懿(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导师朱金兆//2003。本文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该区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库区不同尺度高效理水调洪型防护林植被空间配置模式。探讨了三峡库区区域尺度理水调洪森林覆盖率的估算方法。根据野外调查、试验及坡面径流小区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库区主要类型植被林冠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功能。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揭示了

4、土壤饱和持水力等因子与地表径流系数之间的关系,判析出影响防护林植被理水调洪功能的主导因子,为高效、稳定的林分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灰色关联度的分析结果,挑选出了包括土壤饱和持水力等在内的6个主导因子,并将这些因子作为筛选库区高效理水调洪型防护林植被群落的指标。采用专家评分法,对三峡库区主要防护林植被群落的理水调洪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筛选出了库区高效理水调洪型防护林植被群落。在分析库区主要类型小流域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库区两种主要地貌类型小流域的防护林空间配置层次结构模型。(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长江三峡库区水源涵养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

5、”2001BA510B02-01资助)江西省红壤缓坡水土流失及水分循环研究=Studyonsoilandwaterlossesandwatercyclingofredsoilinjiangxiprovince[博士学位论文,中]/尹忠东(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导师朱金兆、周心澄//2003。本研究根据径流小区试验结果,对江西红壤缓坡地水土流失和水分循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1.分析了降雨组成特征、时间分布、计算降雨侵蚀力的最佳时段雨强、降雨侵蚀力及侵蚀性降雨标准;2.从蓄水保土角度来看,当地表植被盖度较高时,工程措施不是必须的;百喜草、狗牙根水土保持效益优于圆叶雀稗;坡度12°时,

6、横坡耕作和顺坡耕作土壤流失量均超出允许流失量;3.不同侵蚀程度下,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壤中流因子与降雨因子的回归方程中,雨量、雨强、降雨历时各有其适用范围;4.26个部位土壤水吸力年均值为10.55kpa,但植被盖度100%时缺水时段有可能高于80kpa,各部位土壤水分含量存在相关关系;5.地表植被增加蒸发散,死地被物相反。(其他资助项目)水土保持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例=StudyontheefficientSpatialAllocationandStableStandStructur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

7、nForestSystem--AcasestudyinwesternLiaoning[博士论文,中]/郭浩(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导师余新晓//2003。本文立足于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评述了辽西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发展动态。重点研究了最佳森林覆盖率、最优植被类型组成和辽西山地生境类型划分,利用景观生态学指标分析评价了两个试验区的空间配置,并与原始红松林斑块镶嵌体格局进行了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