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

ID:21652570

大小:7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_第1页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_第2页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_第3页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_第4页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施鹏朱亚林苏斌唐巍刘宏博(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北京市102488)摘要:我岡的岡民经济在不断的增长,随之而来的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乂因为我国自然环境的独有特点,使得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的电力传输方式也成为必然得选择。为了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同时也为了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高效经济的输电方式也就成为了必然的要求。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直流联网的特点乂可提高全国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因此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研究;规划一、我岡发展特高压直流

2、输电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的电力主要是煤电(占60%)和水电(占25%)。己探明的煤炭2/3在北部,水电2/3在丙南部,而能源需求最大的地区是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产地与需求地区之间的距离为1000-2500km。一次能源的分布与能源需求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因此必须对能源需求方式以及如何提高能源输送效率进行研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电力企业积极规划电源和电网建设,随着电源与负荷中心距离的逐渐增大,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被提到了议事曰程。随着中国特高压研究及实际工程的推动,特高压技术在国际上继20世纪80年代后乂一次升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3、。20世纪80年代,在±800kV直流输电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结论的基础上,国内外研究机构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一批研究成果表明:进一步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时机己成熟。已经有一些制造厂家研制出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关键设备,如Siemens公司率先于2005年9月研制出特高压直流输电最关键的设备一直流套管;ABB公司研制的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也于2006年11月在瑞典开始长期带电运行的考验,K运行电压为正常运行电压的1.1倍;国内研制的平波电抗器也正在进行型式试验。二、特高压直流输电关注的技术问题1、过电压和绝缘我国正在建设的

4、&pluSmn;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四川向家坝工程电压等级最高,电压等级的提高增大了输送容量,冋吋对高电压下的绝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运行中如出现绝缘故障,带来的损失和系统扰动问题将很严重。此外我国西部水电资源位于高海拔地区,存在较严重的污秽、履冰等问题,因此过电压保护以及绝缘配合将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最根本性问题,合理优化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将为系统安全稳定提供有利的保障。2、控制保护直流工程的核心就是控制保护。控制保护的关键技术有:软硬件平台技术;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设计;阀触发控制;直流保护等。直流系统故障奋很大一部分是控制保护系统原因造成的。由于特高

5、压直流输送能量大,因此深入开展最优控制、智能控制等与先进算法相结合的研究,避免在多冋路直流落点相对集中吋发生换相失败等故障,具有特别的重要性。3、电磁环境这里指的是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包括线路下方电场效应、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几方面的内容,在工程设计、建设以及运行中是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直流线路运行时,导线周围空间产生离子场,线下合成场强对人体产生影响。线路和换流站设备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会对无线电通信产生干扰,产生的噪声会使附近的居民以及换流站的工作人员受到伤害。随着电压等级从±500KV提高±800KV,电磁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

6、0前我国技术人员经论证给出了推荐方案,但是在换流站建成后,是否能够满足技术、环保和周围居民以及工作人员的要求,仍需继续研究,以经得住实际运行的考验并能在发生问题吋及吋给出解决方案。三、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情况第1阶段,2005年6-9月,为直流输电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需要而开展的基础项0研究。主要包括总结国内外±500kv级、±600kv级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经验,编制±800kV级直流输电工程规程规范桐漿,开展&p

7、USmn;800kV级直流输电技术经济性、大件运输、工程运行电压选择和输送容量确定、系统特性

8、等7项工作。第2阶段,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为特高压直流输电预初步设计和设备采购招标而开展的研宄项0。主要包括直流输电主接线方式、主设备参数和规范、过电压与绝缘配合、高海拔外绝缘及电晕特性和电磁环境等。第3阶段,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为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提供依据和参数而开展的12项S研究。主要包括直流主接线方式、主设备参数和规范、过电压与绝缘配合、高海拔外绝缘及电晕特性、电磁环境、设计规范、接地极等。四、取得的研宄成果及应用1、明确了金沙江一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换流器接线方式,考虑到晶闸管技术的成熟程度和串联技术的优势,我国特高

9、压将采用每极400kv+400kv2个12脉动换流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