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的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

胸痛的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

ID:21653810

大小:432.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19

胸痛的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_第1页
胸痛的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_第2页
胸痛的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_第3页
胸痛的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_第4页
胸痛的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胸痛的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胸痛的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一、胸痛的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患者胸部(从颌部到上腹部)的一种疼痛或不适感。 2.胸痛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诱因,疾病不同和患者个体差异而临床表现不同,如:(1)疼痛部位以胸部为主,但部分患者表现(左侧)胳膊、手、下颌及牙齿疼痛。(2)性质和严重程度,从胸闷、隐痛到剧烈绞榨样疼痛不同(二)可能伴随症状1.心慌、心悸2.呼吸困难和紫绀3.晕厥4.大汗5.恶心、呕吐(三)危及生命的胸痛临床特点病因胸痛特点诱发或缓解因素危险因素伴随症状心绞痛胸骨后压迫感、烧灼样疼痛,向颈、颌、肩、手臂放射,持续3~

2、15min运动、寒冷、情绪变化、餐后诱发;休息、使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男性>35岁,女性>45岁,绝经后妇女,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焦虑、气短、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大汗急性心肌梗死胸骨后压榨样、窒息感,或有濒死感,向颈、颌、肩、手臂放射,持续>15min休息、使用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男性>35岁,女性>45岁,绝经后妇女,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烦躁、恐惧、气短、发热,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大汗,头晕,晕厥,皮肤湿冷主动脉夹层突发胸骨后、肩胛间剧烈疼痛,撕裂样,或刀割样,持续性——高血压、结缔组织疾病、妊娠、

3、主动脉狭窄、瓣膜疾病及家族史恶心、呼吸困难、大汗,头晕、一过性晕厥等相关神经病学改变肺栓塞胸骨下、病变局部胸膜炎性疼痛,持续性呼吸时加剧癌症、妊娠/产后、创伤、手术后、长期卧床、高龄焦虑、喘息、气短、咳嗽、咯血、心动过速、晕厥气胸患侧胸膜炎性疼痛,向颈、背放射,持续性呼吸时疼痛慢性肺病史、吸烟、月经期、既往发作史气短,唇发绀食管破裂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向后胸放射,持续性颈部弯曲时疼痛加剧剧烈呕吐、食管的机械操作后恶心、剧烈呕吐、大汗、呼吸和吞咽困难危及生命胸痛的病因学诊断是临床工作的重点1.不稳定心绞痛2.急性心肌梗塞3.主动

4、脉夹层4.肺栓塞5.张力性气胸(四)体格检查要点1.生命体征:比较左右、上下肢血压和脉搏是否对称(鉴别主动脉夹层),呼吸是否窘迫。2.一般情况:确定患者一般情况是否良好、痛苦或者危重,多数患者有焦虑。3.皮肤黏膜:是否面色苍白,是否皮肤湿冷,是否有发绀。胸壁皮肤有无束带状疱疹。4.颈部:气管是否居中。5.胸部:有无触痛及皮下气体。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干湿啰音。6.心脏:听诊心率、心脏节律、杂音或病理性心音。7.腹部:检查有无触痛,有无肿块,肠鸣音如何。8.神经系统:注意寻找局灶神经系统体征。(五)问诊要点1.病史询问对胸痛评价具

5、有重要意义(明确诊断和缩小考虑范围)2.胸痛的特点(1)发病缓急(2)疼痛性质和部位(3)放射痛特点(4)持续时间和病程(5)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6)与体位和呼吸关系(7)危险因素(8)既往史和伴随症状3.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和个人生活习惯4.心脏和肺部疾病史5.高血压病史6.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7.近期外伤史,消化性溃疡,脑血管意外病史8.类似本病史和家族史二、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一)病因1.潜在致命性疾病(1)不稳定心绞痛(2)急性心肌梗死(3)主动脉夹层(4)肺栓塞(5)张力性气胸(6)食管破裂2.心源性(1)心绞痛(包括稳

6、定、不稳定及变异型心绞痛)(2)急性心肌梗死(3)心包炎(4)二尖瓣脱垂(5)主动脉瓣狭窄(6)主动脉夹层2.非心源性(1)肺部疾病:自发性和张力性气胸、血气胸、肿瘤、纵膈疾病、肺栓塞及胸膜炎等(2)消化道疾病:食管破裂、食管炎、食管痉挛、消化性溃疡及胰腺炎等(3)其他:剑突、颈部、胸廓和脊柱疾病,胸部创伤、肋骨软骨炎、肋间神经痛及带状疱疹等(4)心脏神经官能症:多为青年及中年人,女性较多见,活动后反感舒适,喜叹息,除外器质性疾病。(二)病理生理从胸到上腹部段的内脏神经传入纤维相对较少,从胸1、胸6多个水平节段进入脊髓,因而产生位置

7、不明确的钝痛,内脏与体表神经纤维相连,可导致内脏的疼痛,被当做来自下颌、肩、手臂等体表部位的疼痛。三、紧急处理(一)入院初步处理1.吸氧,建立静脉通道2.多导联心电图及心电监护3.所有胸痛患者按潜在致命性疾病对待(二)辅助检查1.基本检查(1)血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2)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标志物标志物医学决定水平胸痛后升高时间(h)达峰时间(h)恢复时间(h)增高倍数CK(肌酸激酶)>2003-810-3672-965-25CK

8、-MB(肌酸激酶同工酶)>253-89-3048-725-20LDH(乳酸脱氢酶)>2408-1824-726-10d3-5AST(谷草转氨酶)>458-1216-483-6d2-250.5CTnI(肌钙蛋白)>0.55-814-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