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155146)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155146)

ID:21654648

大小:5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3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155146)_第1页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155146)_第2页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155146)_第3页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155146)_第4页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155146)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15514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           一、概述痴呆为一种后天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症,是指意识清晰的病人,由于大脑器质性或代谢性病变造成的持续性、进行性智能衰退。老年性痴呆系指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的痴呆。主要有阿尔茨海默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最先描述。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通常表现为一组

2、症候群,一般具有慢性或进行性的特点,出现多种脑高级皮质功能的紊乱,其中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等,偶尔以情绪控制失常和社会行为异常为前驱症状,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AP)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 (senileplaque,SP)的形成。AD病程3-20年,确诊后平均存活10年,先有精神死亡,继之肉体死亡。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

3、;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病因迄今未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据报道,我国65岁以上人群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达到4.8%,75岁以上为11.5%,85岁以上高于30%。在各类痴呆中,Alzheimer´s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占55%;VascularDementia血管性痴呆占20%;DementiawithLewybodies路易体痴呆占15%;Fronto-temporalDementia额颞叶痴呆占5%;Other其他占5%。二、AD的症状1、早期症状:常因轻微,易被轻视,贻误

4、最佳治疗时间。12(1)记忆:记忆力减退;时间和定向力减退;思维和判断力减退。(2)行为:丧失主动性,缺乏生活和工作热情;情绪淡漠或变得易于紧张和激动。(3)日常生活能力: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以前能胜任的工作和家务2、晚期表现:早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病情将很快进展至晚期。(1)记忆:记不清家人和镜子中的自己;不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不会简单的加减法;不能用语言进行沟通。(2)行为:身体出现抽搐,伴有吞咽困难及肢体僵硬,最后将卧床不起;穿衣吃饭等行为十分异常。(3)日常生活能力:几乎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自己不能控制

5、大小便。3、伴随症状——精神及行为异常:幻觉、妄想、抑郁、躁狂、焦虑、睡眠。三、AD的形态学特征头部较大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要小于头部较小的老年人。大脑皮层萎缩是AD患者的主要特征,可能导致AD患者的脑重量有所减轻,皮层萎缩主要发生在学习和记忆处理区,这种萎缩主要是由皮层突触减少和神经元死亡所引起的。另外,AD患者皮层中发生退行性病变的神经元往往显示出升高的氧化损伤,降低的能量代谢水平和紊乱的细胞钙稳态。四、临床表现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

6、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12第一阶段(1~3年):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

7、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第二阶段(2~10年):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第三阶段(8~12年):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

8、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五、AD的可能病因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