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

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

ID:21655401

大小:6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_第1页
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_第2页
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_第3页
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_第4页
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向吉艳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关于“怎样的一堂课是好课”的讨论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标准让我们许多一线教师在沉重的升学考试压力之下莫衷一是。木文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好课”标准,旨在为中学语文教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好课;评价标准作者简介:向吉艳,任教于重庆万州高级中学。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的一节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并已被广为采用。不过

2、基于学科的特殊性,目前在语文课评价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什么才是一堂语文好课的正确评价标准呢?“字典”中对“好”的解释是“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由此推出“好课”就该是“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课堂教学”。那么对一节好课的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课堂教学做出比较有说服力的评价”。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认为一堂好课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木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目前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

3、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的课就是好课。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让学生获得两种感受:有愉悦,有进步感。然而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上述理论在实践中仍有可意会却难以操作的尴尬。结合自己的上课及听课感受,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几点浅见,下面就结合只体的课例来谈谈:一、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而非上和不上一个样是否是一堂好课应该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判断。语文课切忌上和不上一个样。一个学生拖了数学两节课,他很着急,因为接下来的题0做不出来了。语文老师的课呢?拖了一两个星期也无所谓,似乎除了几篇文章要默一默,其他都无

4、所谓,丝毫不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力是语文的素养,那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就没有给学生一种效率感和进步感,这正是语文的尴尬。语文课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都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笔者执教的九年级,升学压力人,在语文拉分不多的思维主导下,语文自然占不了上风,《武陵春》这样抒发愁情的佳作就很难引起共鸣甚至是喜欢了,一节关于怎样表现愁绪的鉴赏课下来,远不如一节数学课感觉充实。但若赏析后指导学生把如何化抽象为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于诗歌或散文创作中,效果就大不一样,学生也会充实。对于学生而言,一堂好课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了能力,进而发

5、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设计冇效率的语文课,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二、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而非表现上的热闹近些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朝着多样化、趣味化的方向演变,处处皆见形式丰富令人眼花缭乱的公开课:学生表演、研究调查、多媒体展示等等,不禁让人质疑现代的语文公开课堂颇有形式在于内容之嫌。笔者曾听过某专家所上的作文想象思维训练课,这堂课学生活动相当充分:发言、讨论、表演……教师则是例行公事地予以肯定和表扬。学生表现积极热闹,大奋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师却成为了鼓掌加汕的旁观者,其主导作用荡然无

6、存。冷静思考,这样的“好”课,貌似充分的师生互动真的很难让人信服。新课标关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很多教师在传统的“教师主讲”的讲授方式前望而却步。苏实“讲”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教学并不一概排斥“讲”。有些问题就非讲不可,有的课还必须以讲为主,决不能不分具体情况将所有的“讲”都与“满堂灌”混为一谈。用张志公先生的话说:“我们反对过而且现在继续反对满堂灌,然而,这并不等于反对讲,教师就是要讲,讲得好,讲得不好,这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关系非常大,讲是要讲的,但是要讲究讲的方法”。可见,教学并不反对讲,不该讲的

7、吋候讲了是多余,但该讲不讲也是教学的失误。真实是课堂教学的底限,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三、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而非预设味下足这和上面谈到的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堂好课的教学0标可以设计,教学环节也可以预设,整体过程却无法事先设计和把握。因为当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的吋候,可能出现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所未曾预料的想法观点。课堂的真正价值则在于通过丰富的多方活动,给人以启发。这就是所谓的课堂的生成性。当然,这对教师的教育机智和素质要求也很高。例如笔者在教学诗歌吋,补充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挢》,笔者从自己大

8、学毕业惜别谈起导入,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因为他们马上就要跟初中好友离别,自然感触颇深,话匣子一打开便再也关不住了。笔者又顺势提到刚批改的周记中有一篇关于生死离别的文字,这下课堂完全沸腾,有的女生甚至泣不成声,一节课下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