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学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学案

ID:21665583

大小:44.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23

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学案_第1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学案_第2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学案_第3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学案_第4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学案班级_姓名_编辑教师:王海健指导教师:于海龙王京涛录音:沈倩倩345第二章学案_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一[考纲要求]1.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岩石概念:岩石圈分类:??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如花岗岩①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②沉积岩?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

2、??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③变质岩?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温馨提示]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4/24精品文档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的特点的区别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概念: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

3、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1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三、促使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板块边界类型:图中L为未定板块边界,M为消亡边界,N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如图中a是两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2016全新精品资

4、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4/24精品文档②如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岛弧、海岸山脉。③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消亡边界[特别提醒]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

5、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4/24精品文档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断层:图中C。其中ED[温馨提示

6、]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找矿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上图所示。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7、打。如上图所示。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如上图所示。工程建设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4/24精品文档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该结构不仅结实坚固和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如上图所示。.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地震往

8、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4第二章学案_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二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5《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要点地质作用:地球表面的主要动力有三:太阳辐射、地球内能、天体引潮力。地质作用按能量[例题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形式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