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

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

ID:21667779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_第1页
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_第2页
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_第3页
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_第4页
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本文通过对该区剩余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精细地质和多学科研究成果,总结出主要剩余油类型,结合动静态资料,运用周期注水、压裂、调剖等措施进行剩余油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剩余油断层侧积夹层周期注水调剖挖潜    一、剩余油形成的影响因素  1、平面相变明显,局部存在剩余油  北二西东块二类油层萨二组油层,主要以曲流河沉积砂体为主,发育主河道(点坝)、废弃河道、决口河道、河间砂等微相类型。由于砂体规模变化大,导致平面上各沉积微相钻遇情况差异明显,注入水无法驱替到砂体变差部位和河道边部,造成剩余油富集。同时由于废弃河道的发育,形成独立的透镜体,对剩余油也

2、起到遮挡作用。  2、油层结构复杂,剩余油潜力大  通过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和剩余油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萨二油层组发育层间夹层,点坝内侧积夹层,层内非均质性明显,这些因素导致油层内部动用不均衡,具有一定剩余油潜力。  3、断层发育,注采关系不完善  该区断层极其发育,主要断层有76#、78#、781#断层,均属正断层,断距大,延伸距离长,导致断层周围注采关系不完善,注采井数比为1:2,从而形成断层区的“多采少注”现象,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使该区剩余油得不到充分挖潜。  二、剩余油类型分析  由于平面相变、油层结构及断层的影响,造成局部剩余油相对富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平面剩余油类型  

3、一是断层遮挡型剩余油:由于断层影响,注少采多,导致注采不完善或注采井距远造成注水受效差,形成剩余油。  二是滞留区型剩余油:受五点法面积井X影响,注入水无法驱替到两口注水井中心线附近区域,造成该区剩余油富集。  三是局部变差部位和河道边部型剩余油:由于主体砂靠近河间和表外边缘,单砂体边缘物性较差,吸水及产液能力低,动用较差。同时由于河道窄小导致注采不完善,形成剩余油。  2、层内剩余油类型  一是夹层型剩余油:由于侧积夹层的分割作用,在夹层上部存在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曲流河点坝砂体的顶部。  二是韵律型剩余油:其中由于受正韵律和夹层的共同作用,在厚油层顶部形成正韵律型剩余油;由于层内非均质的

4、差异,在物性差、韵律段顶部和夹层附近存在少量分散薄片型剩余油(图1)。  三、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  针对该区剩余油分布特点,探索和研究了相应的挖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实施周期注水,挖掘厚油层顶部和滞留区剩余油  针对由于正韵律及重力分异作用形成的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特点,通过实施周期注水,高渗透层段进水多,升压快,压力比低渗透层段高,部分水在这个附加压差的作用下流入低渗透层段;停注时,高渗透层段降压后压力将低于低渗透层段的压力,使低渗透层段中的部分油在反向附加压差的作用下流回高渗透层后采出。同时,实施周期注水后,通过油层中流场周期性的变化,改变液流方向,扩大波及体积,使滞留区内剩余

5、油得到有效动用。  根据周期注水原理,结合油层发育状况及测试资料,选择4口注入井在油层发育好、水淹程度高、正韵律发育的萨Ⅱ15+16进行周期注水,采取停层不停井原则注入,进一步挖掘剩余油。周期注水半周期为50天,日注水量按照70%比例恢复。实施后,4口采油井产液量稳定,初期日增油4.6t,含水下降1.3%,受效高峰期日增油17t,含水下降4.8个百分点,有效期20个月。  2、优选压裂方式,挖掘局部变差和河道边部剩余  结合精细地质和剩余油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类型油层特点,优选压裂方式,挖掘剩余油。其中对油层含水低,隔层条件好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压裂层段的,采用普通压裂;对压裂层段与高水淹层相邻

6、,隔层小于2米,常规方式无法单卡压裂的,在满足夹层大于0.8米时,采用薄隔层压裂;对压裂层多,隔层薄,不能单卡的层段采用多裂缝压裂;通过优化压裂方式,实施采油井压裂18口,压后单井日增油5.8t,综合含水下降4.0个百分点。其中薄隔层压裂6口井,单井日增油7.1t,综合含水下降6.7个百分点;普压大排量4口井,单井日增油6.2t,综合含水下降1.6个百分点;多裂缝压裂5口井,单井日增油5.0t,综合含水下降0.3个百分点;普压3口井,单井日增油4.1t。  3、优化调剖方案,挖掘正韵律型剩余油  利用调剖剂封堵高渗层大孔道,提高低渗层吸水动用状况原理,对砂体规模大、水淹严重、正韵律特征明显

7、、剩余油主要以厚油层顶部为主的萨Ⅱ13-16油层6口注入井进行深度调剖。通过优化调剖方案,采用三个段塞注入,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周围10口采油井日增油18.3t,综合含水下降2.2个百分点。  4、实施层内细分注采,加强逆侧积方向注入,挖掘夹层型剩余油。  为提高厚油层层内动用程度、改善层内矛盾,依据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研究成果,进行夹层追踪对比,对层内水平夹层发育的萨II7+8油层进行层内细分注采,控制萨II7+8下部强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