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史料研究概述

保山史料研究概述

ID:21686702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保山史料研究概述_第1页
保山史料研究概述_第2页
保山史料研究概述_第3页
保山史料研究概述_第4页
保山史料研究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山史料研究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保山史料研究概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保山史料从实物史料、历代文献史料辑录、地方史志编纂三个方面的情况叙述,了解保山史料的现况。下载论文网/3/  关键词:保山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地方志    保山市位于西南地区,云南省西部,由于长期以来处于“八荒忽远之地”,处于中原文明的边缘地区,历史上的文献记载材料较少,长期以来历史资料的缺失,使人们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限于资料不足而带来的种种争议及各持己见。所幸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本地区的文博事业的发展、考古发掘、文物的搜集整理,一大批对本地历史有研究的学者涌现,他们的著述以及对本地区历史文献的系统整理使人们对保山市历史文

2、化发展面目得以展现。本文拟就对涉及到保山历史文化研究中所涉及的史料进行一定的评介,以飨读者。    ▲▲一、保山市史料范围的界定    由于本地区历史上的文化如何定名在许多学者看来尚有分歧,笔者选择其一为名,选取耿德铭先生的主张,把保山市历史文化定名为“哀牢―永昌文化”,如此,就把保山市历史上处于现保山市境内及以外历史文化所涉及的现保山市邻近地区文化及部分文献因行政地域区划的历史变迁而涵盖在内。所以,保山史料系指保山市历史和现实遗留下来的实物和文献材料,系本地区历史和现实的淀积。  公元69年即东汉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帅种人内属,东汉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同时割

3、益州西部都尉所领六县,设立永昌郡。“永昌郡的设立,永昌郡的设置,使东汉王朝完成了益州刺史部西南边锯的统一。东汉时期益州刺史部西南边疆的范围,至少已经包括了今云南西南部边界的全部,甚至超出了今云南省西南部边疆的范围之外”。而相对于古代云南的地方性政权古滇国、南诏文化的研究著述丰硕,“哀牢―永昌”文化因囿于史料等各方面的原因仍待进一步的挖掘。    ▲▲二、保山史料概况及评介    历史学研究必须依靠史料,通过史料中介得出历史认识,历史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过去已一去不复返。人们既无法使重演、感受、体验历史。因此,人们如果想了解和研究自己的过去,只能凭借前人留下的各种“痕迹”

4、,这些痕迹是人类历史上心理的和行为的痕迹,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保山史料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  1、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是遗址、遗迹、遗物。保山市现存实物史料笔者认为可以把它分为两个大的时期进行考察,即从远古到哀牢时期和永昌府设置以后直至现代。  第一个阶段,包括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在保山市境内,旧石器时代当时居民住在三个坝子:保山、蒲缥、姚关三处,目前发现6处遗址,发掘了5处。其中,以蒲缥塘子沟遗址最为典型;  新石器时代目前发现一二百处遗址,居

5、民散居于哀牢各地,从考古发掘的材料上看,本地区新石器前期、中期仍然是群婚制、母系制社会,晚后期开始向对偶婚、父系制过渡。此期,先民结束了穴居,居住在人工建筑的房屋中,房屋有四种:干栏式、半地穴式、长方形地面木结构建筑、桠杈梁架泥皮墙草顶房。农业、畜牧业已产生,从事农业生产,如昌宁营盘山出土的炭化稻米;畜牧业,主要饲养牛猪狗马;先民还从事手工业生产,陶器制作有长足发展;石器制造业中磨制出了刃口锋利匀称的石斧、石刀、石凿等几十种工具;学会砍劈凿刨等技术等房屋建筑的关键技术;有了纺织业;会竹器编织;  青铜器时期:目前,在保山市境内已出土哀牢国时代的1000多件青铜器,“青铜

6、器中最能说明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是礼器和兵器”,“礼乐器…绝大多数和戚、钺等军事重器都出于地处腹心的保山市及其附近”,从青铜器文化类型上看,云南特有的青铜器文化类型在保山市均有发现,“保山数十个地点出土的铜盒、铜刀、铜案为国内外所罕见,面无纹饰、腰有蹲娃的无耳铜鼓也为保山所独有”3,这表明在保山市当时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的发展。  第二阶段,从哀牢内附,永昌郡设置以后,本地区有大量实物史料存在,诸如永昌郡城址、保山坝区蜀汉墓葬、不韦县旧址等遗址及出土,同时本地区由于地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沿丝路的人类活动遗迹、碑刻等遗址;特别是近年来,随地方文物普查的大规模展开,在保山市内

7、原有的滇西抗战遗址、腾冲侨乡文化、边地文化的深入研究,大量的实物史料将更多的出现。  2、文献资料  所谓文献,元初史学家马端临认为:“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考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谓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折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按马端临的说法,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笔者从保山市史料的情况看,把文献史料分为历代文献(把从汉至民国时期的史籍、著述归入此)、历代碑刻、口传资料、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