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范式革新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范式革新

ID:21690695

大小: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范式革新_第1页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范式革新_第2页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范式革新_第3页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范式革新_第4页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范式革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范式革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醐觸疆研[摘要j德罗尔将政策科学转变视为社会科学的范式革命和转向。政策议程设置是社会问题进入决策视野的首要环节,是根植于宏观政治发展和社会图景的重要命题。网络社会和现代化发展开启了政策议程设置研宂的转型之窗。政策议程设置的新研允范式基于网络社会、现代化和政策议程设置的正向谐变逻辑,以网络社会和现代化为突破口,代表了政策议程设置研宂的新趋向,本质上是对政治发展和社会流变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关键词]网络时代;政策科学;公共政策;政策议程设置;研宄范式[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17)09-0043-13[

2、作者简介】孙峰(1989-),男,山东淄博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博士研宄生,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和政府治理研允;魏淑艳(1965-),女,辽宁北镇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行政管理系副主任,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和政府治理研允。一、引言公共政策的存在和人们对政策问题的思考,同人类社会一样久远[1](P1)。现代公共政策分析肇端于20世纪50年代,存在三种主要范式[2](P10):拉斯韦尔的“决策过程七阶段论”[3],奠定了政策过程研宂体例的基础;德罗尔从内在逻辑、外在功能和社会建制等方而开启了政策系统研允的新阶段;米尔斯、那格尔、洛维等对政策领域、层次、工具和方

3、法的多元化研宂,使政策科学在综合化、宏观化、微观化和工具化等层而日臻完善。德罗尔将政策科学的转变视为社会科学的范式革命和转向。无论哪种范式,政策议程设置作为政策过程的首要環节都是焦点问题,并且随着构建政策本体理论和现实主义价值取向的发展,政策议程设置越来越受到关注。政策议程设置根植于政治发展和社会图景,其发展体现着政策科学乃至政治和社会的进步。网络社会①和现代化变革冲击了政策议程设置传统研宄范式的基础和路径,酝酿了时代新范式,新情境下政策议程设置研究范式的转型,实质上是对政治和社会流变的探索,复杂多变的现代化情境赋予了政策议程设置研宂以新活力,对政策科学乃至政治

4、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政策议程设置研宄现状(一)概念厘定2017年第9期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研宂的范式革新学者对政策议程设置有大致相似的见解,即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政策问题。谢泼德和沃斯认为,社会问题是“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4](P1-2)。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策议程设置进行了概念界定。一是社会问题与政策议程设置关系角度。伯克兰认为,政策议程是“一系列问题的集合,及对这些公共问题原因、标志、解决方法和其他方而因素的理解”冋(P106);戴伊认为,确定社会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就是政策议程设置[6

5、](P32)。二是决策者和参与者角度。从决策者角度,张金马认为,政策议程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或政策机构进行行动计划的过程”[7](P146),陈振明指出了决策者的核心作用问(P210);从公众参与角度,吴定认为:“政策议程是公共问题成为社会重大‘议题并引起多数人注意,进而被政府机关接纳解决的过程。”[9](P8)三是问题过程的逻辑链角度,体现了社会问题产生、认知、排序、接纳的完整逻辑链条。如奎德的政策过程五步骤说、沃伦的政策分析八环节理论,戴维斯的政策议程设置“提出、扩散、处理”三阶段和纳尔逊的问题“认可、采纳、排序和维持”四阶段[10](P22-23)等。不

6、同概念界定中存在共性,即决策者始终处于政策议程设置的核心地位。因此,可以认为政策议程设置是执政党、政府等公共权威,根据特定原则和机制对社会问题进行过滤和选择,并将其纳入决策视野的过程。(二)构架宏大的国外研允国外相关研宄横跨政治学、管理学、传播学等领域,构架宏大,成果丰硕。1.基本问题研宂。谢泼德和沃斯认为,政策议程设置的綦本问题是主体和时机问题,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要么依赖自身重要性或有利时机,要么需要公共权威对问题进行界定。只有多数人或者公共权威视为问题的状况才是真正的政策议题,主体包括最主要的决策者以及公众、利益集团等其他参与力量,但两位学者也提出公共权

7、威存在认知不足甚至歪曲事实的隐忧。1.触发机制探索。不具备重要性、有利时机和高关注度的社会问题也会进入政策议程,这与触发机制的作用密不可分。一方而,探讨触发机制内涵和有效性。格斯顿认为,“一种触发机制是一个事件,该事件把日常问题转化成普遍、消极的公众反应,成为政策问题基础”[11](P71),当社会问题自身重要性、公众关注度和有利时机齐备,才能产生有效的触发机制。触发机制可以来自内在变革,也可以源于外在冲击。鲍姆加特纳和琼斯认为,焦点议题、有利时机、公众舆论、决策者推动等因素都能触发政策议程设置[12](P10)。另一方而,对人和事件在触发机制中作用的梳理。安德

8、森认为,国会议员、利益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