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与研究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与研究

ID:21695673

大小:4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3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与研究_第1页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与研究_第2页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与研究_第3页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与研究_第4页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与研究湖北中医学院陈如泉健康长寿是世人共望之事。祖国医学对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开始,历代众多医家提出了一系列之理论、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现今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地临床与实验研究,使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一、深入揭示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论㈠突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认为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同时,精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是身体强壮、不老延年的本源。气,指精微物质,又指脏腑活动的能力。气又分为精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脏气

2、、经气。人的生命结束就是:“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灵枢·天年篇》)。神为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是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由是,精、气、神谓之为人身“三宝”。因此,后世养生家、老年病研究者,多注重养精、益气、怡神。㈡强调顺应自然规律11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天人一体”是整体观念的基本内容。人体是由自然所造就的,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的规律和变化对于人体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人的生理、病理都与自然规律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才能够减少疾病,从而达到身

3、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这是中医养生的一个基本法则。《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概括。中医养生理论就是建立在这种人与自然相应的思想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所以养生之道的基本法则贵在顺应自然,与天地协同一体。要顺应一年四季变化的规律。不仅起居的规律要顺应自然,在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养生的各种方法中,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使人体与自然浑然一体,做到“道法自然”,这一思想是贯彻始终的。㈢注意不治己病治未病   中医学的养生保健方法都是以预防疾病、保健益寿为目的。未病先防,未老先养,中医学“不治已

4、病治未病”的观点,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它要求在养生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疾病的治疗,更要重视疾病的预防,要把握疾病的征兆和发病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防病强身。这一原则不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养生保健过程中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起居调摄方面,《内经》强调“风雨寒暑”等“虚邪贼风”要“避之有时”;饮食卫生方面,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专篇强调预防食物中毒;孙思邈在其著作中记载了具体预防某些疾病方法,如用动物肝脏来预防夜盲症,11用羊的甲状腺和海带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内经》还提倡用针灸来预防疾病、养生益寿。因此,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未老先防。㈣提出脏腑亏虚及瘀

5、血痰浊致衰理论根据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提出脏腑亏虚及瘀血痰浊致衰理论,尤其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论点。肾乃五脏之一,为先天之本,“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脏精气的盛衰,直接支配着人的生长、发育、生殖与衰老。若肾元充足、旺盛,则人体生长、壮盛;反之,肾元亏损则人体衰老、早夭。随着增龄,至中年阶段,人体由于肾气自然的衰变和长期不良因素或疾病等的作用而出现肾气不足,可导致衰老的发生。痰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且痰之为物,随气升降,到处流行,内而五脏,外而皮肉筋骨,周身上下无处不到,致病广泛。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脏腑尤其是肾脏

6、气化功能的减退,水津运行代谢迟缓而停聚,体内的无形之痰会不断增加,故中医理论素有“老年多痰”之说,说明衰老与痰密切相关。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运行于脉中,周流全身,循环不休,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而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脏腑无以滋养,人体必因之而虚,进而对衰老的过程必然产生影响。老年常见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老年性痴呆、肿瘤等都与瘀血有密切关系,11二、总结中医养生保健基本方法㈠心情舒畅:人的精神状态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要健康长寿,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

7、中和,能中相者必久寿也。"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情志变化可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逆乱而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给人的健康带来危害,并引起疾病。现代医学实验也证实,不良的心理,可以造成免疫功能紊乱,引起一些疾病。自己的精神状态要注意自我调节,使之与外界保持平衡,要求:①保持乐观情绪,不要患得患失,不要过喜过怒,不要把名利看得过重,不要贪得无厌。②减少忧思烦恼,要顺其自然,要有平常心,不要思虑无穷,善于自我劝导、安慰和自我排解。③热爱生活,加强修养,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