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差分gps

实时动态差分gps

ID:21705564

大小:11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4

实时动态差分gps_第1页
实时动态差分gps_第2页
实时动态差分gps_第3页
实时动态差分gps_第4页
实时动态差分gps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时动态差分gps》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时动态差分GPS(RTD/RTK)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发布日期:2012-02-17  浏览次数:4[导读]80年代以来,实时动态差分GPS测量技术发展很快。近年又有重大突破,从常规实时动态差分GPS(RTD)发展到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GPS(RTK)。文章就RTD与RTK发展现状及其原理方法、定位精度及其优缺点进行讨论,可供专业人员或单位选型参考。实时动态差分GPS(RTD/RTK)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塘沽 渤海雷卡定位测量有限公司)曾望贤 张兴旺:实时动态差分GPS(RTD/RTK)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石油仪器,1997,11(1),3~6,11。摘

2、要:80年代以来,实时动态差分GPS测量技术发展很快。近年又有重大突破,从常规实时动态差分GPS(RTD)发展到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GPS(RTK)。文章就RTD与RTK发展现状及其原理方法、定位精度及其优缺点进行讨论,可供专业人员或单位选型参考。主题词:地球物理勘探 常规实时动态测量(RTD) 实时动态相位测量(RTK) 快速逼近(FARA) 宽巷组合波作者介绍:曾望贤 高级工程师,1938年生,1957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校地形测量专业。长期从事海上定位测量及定位导航设备的引进与验收工作。现任中英渤海雷卡定位测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助理。邮编:300451引言出于军事

3、和政治上的原因,美国在GPS定位系统研制的初始,就提出了限制使用的一系列政策,首先把高精度的P码加以保密,只让使用只有25m精度的C/A(精码)信号,进而于1992年又实施SA(SelecticAvalability)政茂把精度猛降到100m左右,从而使民间在工程测量上几乎没有可用价值。然而各国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地研究采取反限制技术,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反限制技术取得了相当成功。首先,在80年代中期,人们在静态测量中引入事后差分技术,成功地利用载波相位测量,把精度提高到毫米级,加上GPS测量不受通视条件限制,具有全大候作业等特点,因此首先应用在测绘控制专

4、业,而巳动摇了测绘专业传统的经典测绘方法,把测绘控制测量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各国又利用实时差分技术,用C/A码测量,实现了实时动态差九把实时测量精度从100m左右提高到l-7m,这种技术的应用又动摇了沿袭使用了几十年的各类无线电定位系统。如今,ARGO、SYLEDIS、TRISPONDER等各类无线电定位系统己纷纷被差分GPS系统所取代,这使定位导航界一场大变革。但是,这种突破性的变革仍在继续,近几年,人们又利用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技术,把实时测量精度从RTD的几米又提高到亚米级甚至厘米级,几乎相当于先期的静态事后差分的精度,从而使测绘专业的碎部测量、高精度

5、的工程放样测量成为现实。GPS定位在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上的突飞发展,给定位导航及工程测量带未广]周的应用前景,其经济效益不可估量。RTD一常规实时动态差分GPS因为在实时动态测量中,最先在码相位测量上引入差分技术,所以把实时动态码相位差分测量称作常规差分GPS测量一RTD(RealTwieDtherential)1 RTD测量原理及精度GPS测量主要误差有如下三项:l.卫星时钟误基约2-15m。   2.大气影响:包括电高层及对流层影响,约2-15m。3.选择可用性误羞SA),约100。。由于上述几个主要误差的存在,所以单点定位精度只能在100m左右。然而这些误差具有

6、共同的特性,这就是在相距不远的(比如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两台接收机同时对某卫星进行测量时,其误差对两台接收机的影响是相关的。根据此原理,如果其中一台接收机置于己知位置的点上测量,则可以计算出误差值(也称校正值),将该校正值传送到另一台接收机,校正其测量值,因其误差相关,所以该接收机最后测量结果,其主要误差基本消除,这就是常规动态差分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己知位置的接收机称基淮台(或参考台),其它台称移动台。校正值由数据传输链发送给移动台。差分方式有位置差分及伪距差分两种,前者简单,精度稍差,后者是在伪距上进行校正。RTD的测量误差与基线长度(移动台一基准台距高)成正

7、比,如果经滤波或相位平滑,精度会进一步提高。RTD测量精度见表l。2.RTD主要系统组成RTD由下列三部分组成;l.基淮台卫星接收机及接收天线;2.移动台卫星接收机及接收大线;3.数据传输挽包括校正值处理乳数字调制解调器,数据发射机及数据接收机。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RTD系统使用的卫星接收机单频机就可队但要求接收通道要尽可能的多,基淮台要有10个以上接收通道,标淮配置是12个通道。这是为了能接收到所有通过的卫星,以保证其它移动台因环境差异不能接收到全部通过卫星时,仍能对应基淮台有4个以上卫星进行选择的可能忧实施RTD的关键是数据传输链,基准台要将大量的信息传送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