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狼图腾》

读《狼图腾》

ID:21705899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读《狼图腾》_第1页
读《狼图腾》_第2页
读《狼图腾》_第3页
读《狼图腾》_第4页
读《狼图腾》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狼图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狼图腾》  摘要: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由衷喜悦和感叹,但是在对本书附录中原书作者关于狼图腾的思考及观点,本人认为值得质疑与商榷。  关键词:狼;图腾;反思  喜欢上《狼图腾》纯粹是偶然的,某次走进一家书店,一本黑色装帧书面上一双绿幽幽的眼睛正凝视着我,貌似狼的眼睛,拿起一看,果然书名就叫《狼图腾》。随手翻到最后几页,两条用比喻写成的文字赫然入目:  “中国史界则永远是一团死水,二十五史永远是儒生庸医记录的一部误诊中华的病历......”  “‘东方睡狮’正是从中唐以后开始进入漫长的冬眠状态的

2、,而华夏广袤农田就是它舒服沉睡的‘软塌’,儒学则是使它久睡不醒的‘催眠曲’和‘安眠药’。”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特点。我深受钱钟书先生的影响,平常对那些新鲜、贴切、丰富多彩的比喻特别感兴趣。作者姜戎凭借十一年额仑草原插队的生活经历,凭借三十余年中国社科院的潜心研究写出这样一部以狼与草原为叙事主体的长篇,确实给了我一次关于狼图腾故事的精神盛宴。  那天苍苍、野茫茫,辽阔无际的美丽的草原;那牛倌、马倌、羊倌们的艰苦又欢乐的牧民生活;那人狼之战、狼马之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人和羊的关系,人和狗的关系,人和黄羊、旱獭的关系

3、;那关于套马杆、套狼夹等等细致真实淋漓尽致的描绘,无不让人耳目一新,如痴如醉,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  我特在此摘录一段文字来说明作者观察敏锐、感情细腻、驾驭文字的功力:“圈草是知青给这种草起的名字......到秋季,圈草也会抽出芦花似的蓬松草穗,逆光下像一片片白天鹅的绒羽,晚霞中又像一朵朵燃烧发光的火苗。在矮草坡上尤显得鹤立鸡群,比秋天铺天盖地的野花还要夺人眼目。一到冬季,圈草长长的枯叶和草穗被风卷走,但它韧性极强的茎杆却坚守原地,并像狼毫一样桀骜不驯,撸不平,抚不顺。白毛狂风虽然能将它刮得弯腰鞠躬,但风一停,

4、它重又挺拔如初,直指蓝天,一圈圈像欧洲国王的王冠......”(P141,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狼图腾》,以下略)  然而作者的会心之处不在文字功夫,其着力点是通过关于草原人民为什么崇拜狼并将其作为图腾,进而思考华夏民族命运的反思,因此才有了前面我所引的那段比喻“二十五史永远是儒生庸医记录的一部误诊中华的病历。”  我认为,这未免有些武断,太以偏概全了。作为文学著作,有这样夸张的看法是常有的。鲁迅《狂人日记》曾有:“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

5、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也曾有诗:“风虎云龙事偶然,欺人青史话连篇。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数十年。”  作为文学作品,都是无可厚非的,而《狼图腾》的作者是出于对历史的反思而作出这样的结论,就有些过于草率了。  中华史籍连同一切野史、实录,以及“经”、“子”、“集”,都是华夏民族长期生产、生活中经验和知识理性以及情感活动的记录,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华文明至今得以传承不绝,其功不可没。  翻开作者原作中所引用的书目:《史记》、《汉书》、《后汉书》、《魏书》、《旧唐书》、《新唐书

6、》、《周书》、《宋史》、《资治通鉴》。另外,作者所引用的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也都是研究中国史料的成果。有趣的是,在书中作者还借陈阵之口说:“《匈奴传》我不知看过多少遍了,里面好多精彩段落我背都能背下来......”(P258)。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也许作者会说,他是指中国历史学家们没有对中华民族病作出正确诊断,因而开出了错误的药方。作者认为“中国病”的病根就是“羊”的性格,而“民族的性格则是决定一个民族命运的生死攸关的国家大事”(P375)。  作者用了不小的篇幅,以“理性探掘”

7、为题写了本书的附录,作者“用游牧民族狼图腾的这把梳子,把中国史用儒家精神故意弄乱的历史重新梳通了”(P396)。作者改写了历史,北方游牧民族如鲜卑族、蒙古族、满族的?状稳肭只蛉胫髦性?,通过输血、换血,以狼性改变了羊性,治愈了中华民族的源于农耕文化的“羊”病,而一次一次获得振兴。  中华病难道真的是民族性格问题?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中华病的病根是封建专制制度。  我们通常说中华民族盛、衰、兴、亡是与每一历史时期的朝代联系起来的,而与老百姓、与人民无关。因为那些朝代是各朝帝王的家天下,即诗家所说的“兴,百姓苦,亡,百

8、姓苦”。因为是家天下,不可能这个家族每一代都出好皇帝,往往开国之初励精图治、与民休息、选贤用能、吏治清明,再往下,昏君、庸君、暴君纷至沓来。因君主昏庸,而导致奸佞当道、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民不聊生,最终导致改朝换代。这个屡见不鲜的周期率,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中国历史上的怪圈。就这个问题,黄炎培和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曾讨论过。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