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联题复习

高考对联题复习

ID:21709750

大小:3.13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8-10-20

高考对联题复习_第1页
高考对联题复习_第2页
高考对联题复习_第3页
高考对联题复习_第4页
高考对联题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对联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对联题探析对联的起源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神荼郁垒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秦琼尉迟恭第一副对联:——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对联常识对联又称楹联、联句、对句等,俗称对子。对联是竖写竖贴的,在中间的上方,往往配有横额,横额又称横批或横披,概括对联的立意(虚额)或指明地点场所(实额)。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它的量词为“副”,不能用“首”或“条”称呼。一副对联的字数可多可少,无字数规定,但要求要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就是词句的对偶。它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

2、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一般情况下,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以此判断上下联。对联张贴时要按照传统的习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左右以面对欣赏着为分别。上联下联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这是对句形的要求,这样才能整齐、对称、平衡,给人以视觉美感。对联的特点:上联:墨。下联:泉。昆明大观园大观楼清.孙髯翁180字号称“古今第一长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对联要求:仄起平收古代对联讲究仄起平收。(上仄下平)古代习惯从右边读起,所以面对大门

3、,左边的为下联,右边的为上联。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仄声”,即“三、四声”,下联末字为“一、二声”。对联与高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清华入学考试的国文试卷中就已出现。胡适之(周祖谟)祖冲之(标准答案)要求:按照对联的格式,答出下联。上联:孙行者下联: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这是对句形的要求,这样才能整齐、对称、平衡,给人以视觉美感。对联的特点:上联:墨。下联:泉。昆明大观园大观楼清.孙髯翁180字号称“古今第一长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袁世凯千古

4、;中国人民万岁。2、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和风吹柳绿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细雨润花红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词性相当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名动名形名方位名词孙行者名动虚祖冲之(胡适之)种类相当天风海新日地雪山旧月千南庆枝月山北贺头白万西恭花风水东喜丛清3、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

5、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联要求:种类内容要相关老师:嫩松甲生:老柏乙生:干爹乙生:老师,你怎么不打“老伯”,而打干爹呀?4、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末句尾字用仄,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入声)书山有路勤为径;(平平仄仄平平仄)学海无涯

6、苦作舟。(仄仄平平仄仄平)对联要求:仄起平收古代对联讲究仄起平收。(上仄下平)古代习惯从右边读起,所以面对大门,左边的为下联,右边的为上联。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仄声”,即“三、四声”,下联末字为“一、二声”。对联禁忌:1、忌“合掌”。即上下联意思相同。2、忌“同字”。上下联中不可有相同的字。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写作对联的要求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三、词性要相同或相对;四、上下联句法要一致;五、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7、六、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对联的撰写技巧对联的写作方法:(1)联想法A、相似联想由花朵想到美人B、相反联想“旧习”“新风”“大”“小”C、相关联想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香1,相似联想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1,相似联想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2,相反联想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2,相反联想美人帐下犹歌舞壮士军前半死生黄鹤楼黑龙江朝游夜渡3发散联想朝游黄鹤楼夜渡黑龙江三朋四友千军万马发散联想茶棋喝下,茶壶里没茶叶,棋盘上无棋子喝茶,茶壶里没茶叶,怎能算茶下棋,棋盘上无棋子,也可下棋(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

8、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如: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五讲”1、字数讲相等2、词性讲相同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