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案重要

修辞学案重要

ID:21713678

大小:7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修辞学案重要_第1页
修辞学案重要_第2页
修辞学案重要_第3页
修辞学案重要_第4页
修辞学案重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辞学案重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典诗词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学习目标: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2、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3、学习解答修辞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考点解析: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考纲要求有九种: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常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反复、对比、比兴、互文、通感、顶针等一、手法及作用(

2、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示例: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分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2、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苏轼《江上看山》)【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

3、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析】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

4、的明洁。(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示例:1、“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表达了作者对美=梅的喜爱。2、新晴刘颁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析】诗中将“南风”人格化,

5、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三)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

6、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例析3: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简析:"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

7、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四)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示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2、“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分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

8、若置身仙境的情景。3、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分析: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五)对偶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