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ID:2171750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第1页
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第2页
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第3页
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第4页
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作为一项高层次精神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参与。本文以实地考察成果为基础,结合有关旅游统计资料,对天水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天水市旅游环境概况  (1)自然环境  天水市位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理坐标: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年平均气温为11、5℃。最热月份是7月,最高温度为℃;最冷月份是1月,最低气温-℃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作为一项高层次精神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参与。本文以实地考察成果为基础,结合有关旅游统计资料,对天水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天水市旅游环境概况  (1)自然环境  天水市位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理坐标: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

3、~35°10′。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1、5℃。最热月份是7月,最高温度为℃;最冷月份是1月,最低气温-℃。天水市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74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和%,冬季占%。适宜于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  天水以西秦岭为分水岭,中北部渭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属长江流域。渭河东西横贯全境,流经150公里,有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等大小支流2

4、60多条,年流量39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境内水量较为充沛。  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玛拉雅植物交汇处,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得该地区树种成份复杂,森林资源丰富。天水市现有森林总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为%。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的小陇山、西秦岭和关山林区,有木本植物87科224属804种,其中乔木312种,灌木437种,藤本55种,常绿植物122种。  (2)社会环境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全市总面积14392平方公里,属多民族地区,全市共有32个

5、民族成份,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天水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境内发掘的大地湾遗址证明,早在7800多年以前,中华民族的始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同时是“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  (3)经济环境  截止2015年1月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天水市2014年预计生产总值5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93亿元,第二产业亿

6、元,第三产业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天水市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形成了以电子仪表、轻工纺织、工艺美术、食品加工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生产体系。同时农业向现代化方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第三产业更是成绩菲然,已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少环节的商品流通格局。  二、天水市旅游产业现状  (1)天水市旅游资源现状  天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旅游景区(点)228处,其中,A级景区2

7、9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9处);旅行社及分公司32家,星级宾馆34家,星级农家乐39家,星级旅游厕所69座,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8处。天水是西部旅游名城,新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2014年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1、旅游产业收入得到较快增长。2014年,天水市旅游行业按照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打造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区的战略定位,围绕把天水建成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甘肃东部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宜居宜

8、业宜游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树立建设大景区、开发大市场、发展大旅游的总体思路,全市旅游产业呈现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  2、2、旅游资源得到扩充。充分发挥现有麦积山5A级旅游景区品牌效应、提升5家4A级旅游景区质量水平的同时,成功创建了甘谷大像山景区、武山水帘洞景区、张家川回乡风情园景区、秦安凤山景区4家国家4A级景区,使我市国家4A级景区数量达到了9家。  3、客源市场得到开发。按照“围绕‘一个形象’、突出‘两大品牌’、整合‘三方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