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ID:21719631

大小:7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1页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2页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3页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4页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江华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500【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组给予温针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量表评分、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每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lt;0.05)o结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眩晕等临床症状、tl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温针灸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关键词】温针灸;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中一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严重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为研宄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组给予温针灸。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4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4±6.35)岁;病程1〜12个月,平均病程(6.53±3.22)个月。治疗组患者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46岁〜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07±7.34)岁,病程1〜16个月,平均病程(7.21±1.22)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4、[1】,并排除肝肾不足型。2治疗方法对照组:百会、风府、风池、大椎、颈椎夹脊穴、脾腧、肾腧、悬钟。忠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所有穴位,采用0.35mm×40mm毫针。风池穴:向对侧眼眶下缘轻捻缓进刺入,进针1〜1.5寸,施捻转补法,以局部酸胀且向头顶、前额及眼部放散为宜。风府穴:向下颂方向缓慢进针0.5〜1寸,施捻转补法,以局部麻胀为宜。颈椎夹脊穴:沿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进针1〜1.5寸,针尖斜向脊柱,施平补平泻手法,以针感向颈肩臂部传导为宜。大椎穴:直刺1〜1.5•、?,以局部酸胀且向肩臂部发散为宜。余穴随证补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百会

5、、风府、大椎、肾腧采用温针灸。患者取位、取穴及治疗吋间与对照组保持一致。进针得气后,将1.5厘米左右艾条置于百会、风府、大椎、肾腧针尾上燃烧,施温针灸,穴位灸3壮,留针半小时后出针。每天针灸1次,1周为1疗程,间隔3天,共治疗2个疗程。3疗效观察与标准3.1观察指标根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2】中的评分标准,各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2个疗程)2天内进行评分。眩晕16分(眩晕程度8分,频度4分,持续时间4分),颈肩痛4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全表满分30分,每项均分为5个等级。3.2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

6、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治疗效果可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眩晕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眩晕及伴随症状)明显改善,颈部活动趋于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眩晕及伴随症状)未改善或加重,颈部活动受限。总有效率=显效+有效。3.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奋统计学意义。4结果4.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症状与功能量表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两组具有可比性;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眩晕等临床症状、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优于对照组。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o5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颅外段椎动脉受颈部病理改变影响导致局部血流障碍所引发的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0前学界还没奋能够完全解释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学说,机械压迫及交感神经刺激仍是当前比较认可的因素,体液因子、血管病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椎动脉优势学说是当前较新的研究成果。[3】无论哪种发

8、病因素,最终结果是造成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血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