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颂讲记于凌波居士讲述

唯识三十颂讲记于凌波居士讲述

ID:21722111

大小:252.50 KB

页数:99页

时间:2018-10-24

唯识三十颂讲记于凌波居士讲述_第1页
唯识三十颂讲记于凌波居士讲述_第2页
唯识三十颂讲记于凌波居士讲述_第3页
唯识三十颂讲记于凌波居士讲述_第4页
唯识三十颂讲记于凌波居士讲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唯识三十颂讲记于凌波居士讲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唯识三十颂讲记于凌波居士讲述<唯识三十颂>,是唯识宗的基本论典,唯识宗即依此论典而建立。所以要讲三十颂,必须要由唯识宗的建立与传承说起。···唯识三十颂讲记于凌波居士讲述第一讲唯识宗学统概述第二讲三十颂科判大纲第三讲唯识学上的几个基本概念第四讲识变——八识三能变第五讲异熟能变——第八识第六讲思量能变——第七识第七讲了境能变——第六识第八讲前六识的王所相应至起灭分位第九讲正辨唯识与释违理难第十讲释违教难——三自性与三无性第十一讲明唯识性——真如第十二讲明唯识位——唯识五位修行第一讲唯识宗学统概述<唯识三十颂>,是唯识宗的基本论典,唯识宗即依此论典而建立。所以要讲三十

2、颂,必须要由唯识宗的建立与传承说起。中国的唯识宗,源自印度大乘佛教的瑜伽行学派。而说到瑜伽行学派,又不能不追溯到中观学派,兹依次介绍如下。一、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观与瑜伽二派印度的大乘佛教,兴起于西元世纪开始之后。一代大哲龙树,住世年代约在西元一五零至二五零年之间,他出身于南印度的婆罗门种姓,自幼受婆罗门传统教育,后来皈依佛教。当时南印度已有大乘经典流行,他读之不以为走足,传说他游行北印度时,自雪山地区一个老比丘处得到一部分大乘经典,又在大龙族聚居之地得到许多大乘经典,这样就更充实了他的大乘理论。他回到南印度,把当时流行的般若思想组织起来,完成了‘缘起性空’的空宗哲学

3、体系。原来龙树住世时代,印度思想界的潮流,一方面是外道的诸法实有、或常或断的思想,一方面是小乘有部的‘我空法有’,及‘法体恒有、三世实有’思想。龙树为破邪显正,他依据佛陀的根本思想缘起理论、及当时的般若思想,广造论典,破斥邪说。这种思想,表现在<中观论>一书中。如‘八不偈’所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八不,其实就是全盘否定——自诸法空性上,否定小乘、外道的生灭、常断、一异、来出诸戏论。诸法以因缘和合而生,非独立存在,故无自性。无自性即‘性空’,亦曰‘空性’性,这一点则表现在‘三是偈’上。即所

4、谓:诸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龙树菩萨的著作很多,古有千部论主之称,除<中观论>外,主要的尚有<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继承龙树学说的,是他的弟子提婆。提婆所著的<百论>,与龙树的<中论>及<十二门论>,合称三论。是后来我国三论宗所依的论典。而龙树、提婆这一系的理论,在印度被称为‘中观学派’,亦称‘空宗]。龙树、提婆的空观,是以诸法无自性立论,并非徒持空见,妄计一切皆空。惟传至后世,则流为‘顽空’——学者不解空义,妄执一切皆空,于世俗谛,不施设有;于胜义谛,真理亦无。此谓之‘恶取空’,亦称为‘沈空’。佛灭后九百年倾,无著、世亲两大论师出世

5、,为矫治当时沈空之弊,而标示‘有’义。此有,非是小乘外道之诸法实有,而是破我法二执后所显示的‘真空妙有’。这在印度称为‘有宗’,亦称‘瑜伽行学派’。无著菩萨住世的年代,约为西元三六零至四六零年之间。据说天宫兜率内院的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在中印度阿瑜遮那国,为无著说<瑜伽师地论>、<分别瑜伽论>、<大乘庄严论>、<辩中边论>、<金刚般若论>五部大论,无著承弥勒之说,与其弟世亲把五部大论做了一番综合整理工做,依此建立有宗,即印度的‘瑜伽行学派’。但弥勒不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也许世间另有一个名叫弥勒的人。或者,五部大论根本是无著的著作,假托弥勒之名行世的。更可能的是,

6、早在无著之前,就有许多无名的饱学的瑜伽师,而无著是继承他们学说而加以发扬的。无著梵名阿僧伽Asaga、是印度笈多王朝(320—500)中期的人,他是北印度健陀罗国富娄沙富城人,出身于婆罗门家庭,父名乔尸迦Kausika、居国师之位,有子三人,长即无著,次名世亲,幼名狮子觉。无著先在小乘佛教化地部出家,相传他因思惟空义不能得入,曾欲自杀,后得遇宾头罗罗汉为讲小乘空观,他初闻悟入,然犹不能满意,后来得到弥勒的五部大论,继承此说,集众宣之,由是大乘瑜伽法门传至四方。无著晚年游化于中天竺的乔赏弥国,百岁左右始入圆寂。他的著作很多,亦有千部论主之称。他所著的<显扬圣教论>,

7、相当于<瑜伽师地论>的节略本;而在<摄大乘论>中已建立了唯识学的核心,<大乘阿毗达摩集论>则是建立法相学的中心。无著的主要著作,有<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摩集论>、<大乘庄严经论>、<金刚般若论>、<能断金刚般若论颂>、<六门教授习定论颂>、<顺中论>等多种。世亲梵名Vasabandhu、音译婆薮槃豆,是无著的异母弟,生卒年代约在西元三八零至四八零年间。陈代真谛译<婆薮槃豆法师传>,称他:[于萨婆多部(即说一切有部)出家,博学多闻,遍通坟典,师才俊朗无可为俦,戒行清高,难以相匹。’据说世亲为了取舍阿毗达摩一系理论,他曾匿名化装,到有部的学术中心迦

8、湿弥罗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