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

ID:21726681

大小:3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4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_第1页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_第2页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_第3页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_第4页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下载可编辑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摘要:综述近年来中医对脾胃病的辨证治疗及研究、分析、归纳脾胃病的诊治思路与方法,进而总结其辨证治疗规律,以便有效的指导临床。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也同其他学科理论一样,都要经过不断的深化,推陈出新符合当代人的应用,然后在新的思路下,利用先进技术,在反复实践中凝结成新的理论体系,继而不断延续和创新发展。脾胃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病的辨证治疗规律,对继承发扬祖国医学,开展脾胃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脾胃病的内涵及脾胃学说的学术流派脾胃是中医的消化脏器,胃纳脾运、

2、脾升胃降是人体消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中医脾胃病涉及脾胃的化纳、升降、化生失常的疾病。中医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的发生和发展是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实践、认识而逐渐形成的学术流派。脾胃学说始见于《内经》,它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理论,成为中医理论及诊断、治疗所遵循的准则,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内经》首先提出,“脾胃者,仓瘭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主受纳,运化饮食五味,输布水谷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明确指出了脾胃的功能及其重要性。专业资料精心整理下载可编辑汉末医圣张仲景提出:“四季脾

3、旺不受邪”的重要医学理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他对《内经》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脾胃论”,着重阐述了脾胃的重要性。《内经》强调“人以水谷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李东垣便从脾胃立论,创立了“土者生万物”的学术观点。认为人的元气靠脾胃来滋养。脾胃消化功能旺盛,则人体健康,反之则病来。他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还强调脾胃气机的升降,认为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所谓升清气,是指将食物的精微升华,使其滋养全身:所谓降浊气,是指糟粕废物的排出。但凡升降失司,均能引起疾

4、病的发生。因此,在治疗脾胃病时,要掌握调节气机升降这一关键环节。若治疗脾病,需要重视升发脾阳:治疗胃病时,要注意降逆胃气。在临床中,李东垣更重视升发脾胃之阳的重要性。他总结了一套以益胃健脾,升阳补气为主的治疗方法,首创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著名方剂来治疗脾胃疾病,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喜柔润,脾喜刚燥,胃宜降则和,脾宜升则健。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大家的对治疗脾胃病的一些重要成就,从中不难看出治疗脾胃病也需辩证治疗,因人而异。名老中医经验  1.1治疗脾胃病的基本

5、大法是健脾益气:刘沈林〔1〕专业资料精心整理下载可编辑认为在脾胃病的发病机制中,脾胃虚弱为发病之由,而健脾益气则为治疗之本。龙祖宏〔2〕认为治疗脾胃病其健脾为基本大法。治疗脾胃病常用有辛开苦降、运脾除湿、清热化痰浊、散寒理气、益气升阳、健脾益气、甘温益气、甘寒养阴、活血止痛、温脾摄血等10法。李德新〔3〕认为治疗脾胃病,要分清脾与胃的主次关系,偏于脾者,遵东垣温补之法,倡升发脾胃之阳,治以燥药升之;偏于胃者,循叶氏濡润之道,以保护胃之阴液为要,治以润药救之。王大鹏〔4〕认为健脾益气法在临床中常配合其它治法综

6、合使用,其中常配合的治法有:健脾益气理气法、健脾降逆法、健脾破积法、健脾清胃法、健脾渗湿法等。1.2治疗脾胃病的关键是调畅气机:唐江山〔5〕认为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调畅气机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故治疗脾胃病从调畅气机着手。章继东〔6〕认为治疗脾胃病即使无气郁之症,亦须酌用少许理气药来调畅气机。邵祖燕〔7〕认为脾胃病的病理关键是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治疗始终应调升降为主。路志正〔8〕认为治疗脾胃病注重调其升降,常升清降浊之法并用。王熊国等〔9〕认为辛味药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具有辛香化浊理气滞、辛开苦泄和脾胃、

7、辛温助运导滞等功效。  1.3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马晓英〔10〕等认为,在治疗脾胃病中,苦辛法通达上下内外重在调气机,适用于湿热证,为湿热证的治疗提供了借鉴。冯志荣〔11〕专业资料精心整理下载可编辑辨证施治注重“通”、“运”、“疏”,以行气和胃,通降胃气;健脾升运,化湿祛痰为大法。江育仁〔12〕认为健脾不在补贵在运,常用运脾化湿法、运脾和胃法、理气助运法、温运脾阳法、益气助运法。马俊〔13〕善用行气法治疗脾胃病,认为行气法不仅能止痛、除胀、运脾、和胃,还能解郁、化痰、祛湿。康正祥〔14〕认为治疗脾胃病谨

8、遵热勿大辛,寒勿伏冰,补而不腻,泻宜和缓,疏调气机,因势利导的原则。  1.4治疗脾胃病的首要方法为祛湿安胃:郝俊良〔15〕认为胃之病,湿为因,治脾胃病,应以祛湿为主。单兆伟〔16〕认为脾胃病的治疗不外乎运脾除湿、清胃泄热、清热化湿和清化痰热等方面。李振华〔17〕认为祛湿当以温药和之,清热须用寒凉之品,用药稍有不慎,或加重湿邪,或加重热邪,更伤脾胃,使病情加重。步玉如〔18〕认为脾湿胃热是脾胃病的主要矛盾之一,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