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

ID:21733114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4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_第1页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_第2页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_第3页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_第4页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研究沈阳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战略规划和管理,按照人性化、功能化、美观化、市场化和系统化的思路整合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发挥沈阳中心城市的领军作用,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东北亚地区社会文明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沈阳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意义重大城市公共空间(publicsphere)是城市生态及人文环境的精华集聚、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城市独特魅力的彰显区域。[1]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的整体质量直接反映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优良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居民

2、满意度,还能给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1.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成“生态宜居之都”。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自然因素,同时也是驱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量。沈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沈阳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之都”作为2015年政府工作安排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最重要承接载体,它不仅囊括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大部分内容,比如山林水系、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而且还承担了城市人为社会环境的重要交往空间职责,是重要的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地带。为此,合理规划

3、与管理沈阳城市公共空间是实现将沈阳建设成“生态宜居之都”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广大沈城市民对于“诗意地栖居”愿望的惠民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成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指标,生态环境治理是每一个城市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沈阳作为“历史伤痛”的承受者,更是必须迎头赶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不仅包括优美的环境,而且还包括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魅力的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彰显、其他区域及海外投资的吸引、人才集聚效应的形成、城市化现代化程度的提升等。沈阳应该牢牢把握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趟列车再次提速的历史机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承接载体——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与管理。2.

4、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建成“魅力之都”。城市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承接载体,具有彰显城市文化主题特色的职责。城市公共空间不仅包含大量器物层面的公共文化设施,比如雕塑建筑、工艺品展示、街头彩绘等,还包括精神活动层面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才艺展示、体育健身活动等。城市公共空间特有的包容性体现了对于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在这里可以领会到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无论是高雅文化、民俗文化还是草根文化都可以在这里寻找到归属。沈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沈阳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金、辽、清历史文化遗存,关东地域文化遗存,近代工业文明文化遗

5、存,长久、多元的民族文化遗存,抗日战争历史革命文化遗存等品种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沈阳独特、清晰的城市可识别性特征。这种城市可识别性需要漫长的时间跨度与空间跨度,并且需要精心的保护而免于历史变迁的耗损才能得以幸存,可谓是宝贵的稀缺性资源。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一方水土的性格,为城市建设发展注入力量。由城市历史文明与现代社会文明构成的城市公共空间,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市民的文化素养与内涵。因此,依托沈阳特色城市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管理之中,将沈阳建设成具有较高文化品质的“魅力之都”。3.提升市民满意度,建成“和谐之都”。城市公共空间是与城市居民社会生活

6、联系最紧密的场所。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域内向社会公众开放、供公共使用和活动的场所,包括道路、公园、广场、绿地、体育场地、公共停车场、公共交通换乘站、城市滨水区域等。[2]在城市公共空间内,公民间的交往是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以公共事务为话题。[3]公共空间是沈阳城市公共生活的一种物质形态和社会形态,是政府为市民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对于这种公共产品的满意程度,主要于市民的切身感受而对其的评价。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一个“意见聚集”的重要“公共领域”,作为“公共意见”的主要疏散通道,其畅通程度与否直接关系到沈阳的社会和谐程度。城市公共空间是构成城市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

7、部分,是城市形体环境关系以及社会行为关系的重要承接载体。二、沈阳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功能性体验不足。公共空间作为社会价值的一种物化形式应该由市民共享。但是,首先沈阳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缺口较大,特色城市公共空间聚落相对稀缺。其次,各市区之间公共空间资源分配不均,很多居民高度聚集地区公共空间稀少。再次,各个市区内部也呈现空间分布不均。多分布于市区中心,对于周围的辐射能力有限。最后,公共空间功能有“变异”的趋势。其服务功能无法发挥转而成为社会意见的“发酵场所”[1]结果自然是对内百姓对城市公共空间服务功能的满意度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