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井岗山之行

革命圣地井岗山之行

ID:21733438

大小:101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革命圣地井岗山之行_第1页
革命圣地井岗山之行_第2页
革命圣地井岗山之行_第3页
革命圣地井岗山之行_第4页
革命圣地井岗山之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革命圣地井岗山之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革命圣地井岗山之行——记高职学院党总支暑期党日教育活动纪实列车飞奔,汽笛长鸣。经过一个学期紧张的工作,高职学院党总支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红色之旅,到革命圣地井岗山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发展历史和光辉历程,慰问老区人民,悼念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巍巍五百里井岗山在我们心中无比神圣。当汽车刚驶进井岗山时,朱德同志题字的“天下第一山”五个耀眼的大字映入眼帘,巍峨的群山,浩瀚的云海,葱翠的山林,红红的土地,使大家立刻感到精神振奋,群情激荡,红米饭,南瓜汤、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一首首红太阳的歌声在车厢里响起,歌声由低吟到高昂,深情的歌唱感染了随行的导游和司机,一同高唱起来,在党总支刘秀英书记的带领下,车厢內的歌声变成了合唱,同志们用歌声表达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和老区人民的无限热爱和敬仰。汽车一路前行,同志们不顾旅途劳累,行李都未放下,直奔井岗山斗争时期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登上山顶,这里是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1928年夏,红军在这里修筑了三个工事。8月30日,敌军四个团的兵力,乘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外出作战,只留下不足一个营兵力的时机前来偷袭,团长

3、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和营长陈毅安等,利用垒石滚木,埋布竹钉,深挖壕沟,围竹篱笆和构筑射击掩体等作战方式凭险战斗,多次击退敌军的冲锋。红军一门迫击炮三发炮弹,两发因受潮未打响,第三发却打中了敌军指挥部,守山军民乘势枪炮齐鸣,煤油桶内的鞭炮也点燃了,群众挥舞红旗,敌军以为我红军主力回师井岗山,吓得连夜逃走了。毛泽东同志在回师井岗山途中闻讯后,欣然吟写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岗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井岗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

4、东连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井岗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我们党总支一行十人在刘秀英书记的带领下,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追寻着历史的脚步。层峦叠嶂的群山环抱着一个个村庄,状如一口口井,所以井岗山上的五个村庄因此得名为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我们来到大井革命旧居。毛泽东同志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旧居前有一块石头,是毛泽东同志批阅文件和读书时坐过的地方,朱德、陈毅同志的旧居与毛泽东同志旧居相邻,抚摸着

5、旧居的一木一石,仿佛回到了战火纷绯的年代,来到了领袖的身边,同志们纷纷穿上红军的衣服,戴上八角帽,在旧居前合影留念。小井红军医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所医院,1928年10月建立,1929年1月敌军偷袭小井村,在红军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红军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落入敌军手中,全部英勇就义。红军伤病员面对敌人枪口忠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党员,同志们站在被国民党烧毁后又恢复原状的红军医院的楼梯上默默地向战士们致哀。来到井岗山,住在茨坪镇,我们感到格外亲切,仿佛觉得离当年的红军近了,离老区人民近了。茨坪是井岗山政治、经济、文化

6、的中心,这里有革命文物、革命旧居、革命烈士陵园等等,有关井岗山革命斗争的书籍处处可见,歌颂毛委员的歌曲处处可听。作为党日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非常认真地参观了井岗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是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古朴、庄严,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七个展厅珍藏了井岗山斗争时期大批重要史料和文物,再现了当年井岗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风貌。党员同志们从第一部分到第五部分详细地进行了参观、学习,重温井岗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仅仅二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

7、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1930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实践提高到了理论高度。在苍松翠柏、林木葱郁的井岗山革命烈士陵园里,纪念堂内镌刻了井岗山斗争时期牺牲的15744名革命先烈英名录,供人们顷怀瞻仰。雕塑园里,形象地塑造了井岗山斗争时期部分主要领导人和著名人物的雕像,园内中心圈放置着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徳怀四位井岗山根据地的创始人的雕像,在园的左右两侧是袁文才、王佐的雕像,就像当年他俩山上山下遥相呼应把守住整个井岗山一样,栩栩如生,使人肃然起敬。井岗山是一座红色的山,井岗

8、山又是一座绿色的山。红的是悲壮的历史,绿的是永恒的青山。这里不光有辉煌的历史,这里还是这般青翠、美丽、富饶,英雄业绩与壮美山河交相辉映,成为井岗山得天独厚的风光特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