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建设初探

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建设初探

ID:21737262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建设初探_第1页
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建设初探_第2页
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建设初探_第3页
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建设初探_第4页
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建设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建设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建设初探[]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它承担着交通运输、商业购物、市民交往的功能,由天际轮廓线、两侧建筑、绿地景观、夜景形成街道景观。针对城市街景建设存在的特色危机和个性缺失等问题,从概念方面探索景观、文化,阐述特色文化街景建设,并切合实际提出建设特色文化街道景观的几点建议,以期城市街景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关键词]城市街景特色危机特色文化景观建设    一个旅游者,每到一个城市立即想参观的必是当地有名的景点建筑和特色街道。那些景点建筑和街道维系着那个城市的魂,浓缩了那个城

2、市的历史、地域文化和风土民情,是那个城市的精神象征和骄傲,是维系人们记忆的纽带,穿过岁月的尘烟,仍能让人精神感动和神思遐想的景观。  1、我国城市街景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经济、实用,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美观”,是规划设计的原则。一批民族风格的公共建筑,体现了当时主流的建设理念。如北京“十里长街”上的“十大建筑”。八十年代中期,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当属港台文化,尤其是香港文化。香港高楼密集的都市风光作为“现代化”的典型图景已深入人心,成为内地各城市竞相模仿的对象。  在市场机制、分权管理的新体制下,城市改造新的主体是政

3、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强劲动力是商业利益。建设从过去重视其具有恒久价值的审美感受、意识形态和超越性力量,以及精英阶层的文化趣味,转为重视和强调现实的功利、即时需要、时尚潮流等等。权力结构发生了转变,地方政府放弃其应有的职责,从属于房地产开发商。新的工作机制是“规划听领导的,领导听老板的”,这种不甚健康的商业化,必然意味着城市平庸化、低俗化,一座座失去记忆的城市被大量复制,一幢幢速成的建筑物填充着城市的空间。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许多地域文化背景不同的大小城市,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迎宾大道、一样的商业步行街千城一面。千百年来形

4、成的风情各异的的城市街景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不复存在,传统历史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城市面貌正迅速消逝,原有城市街巷肌理被打乱,历史文化建筑被摧毁,协调的人文自然环境遭破坏,长期建设发展形成的文化及多样性被肆意蚕食和割裂等等。城市“家”的记忆被无情抹掉;共性泛滥而个性缺乏,陷入“特色危机”之中。  2、城市街道景观特色文化的形成  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观则涵盖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景色。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是城市景观的“血管”。街道景观由天际轮廓线、道路西侧建(构)筑物、绿地景观及夜景组成。  城市街道可分为交通性街

5、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街和其他慢行(如自行车道)用道。无论哪种形式的街道都要求有自己的景观特色,但又有许多共性,即方便性、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和适宜性。  美国建筑师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及前景》一书中有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确,不同的城市面貌、街道景观是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街景的特色文化是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影响下经过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积淀、改造、创新而形成的。这种文化包含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外化于城市的街巷格局、建筑体量、风格形式、绿地景观

6、形式;内涵于其独特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性,以及街道居民的性情和精神所赋予街道特有的性格和气质,从而体现城市发展的人文背景和价值取向,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和持续动力,是街景特色和个性所在,并深刻影响着街道居民的生活品质。  3、城市街景特色文化建设的作用  3.1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  每座城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有的城市向四周发展(如北京);有的则是跳开老城重建新城(如山西平遥、湖北兴山),大部分则是新旧结合(如沈阳、青岛、苏

7、州),不论哪种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着历史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因而城市街道记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蕴涵着城市文化。城市各历史时期形成的格局,确立了城市发展的形态,形成城市空间布局的特色,市民在其中生活形成复杂、多样和多元的文化,从而城市街道布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3.2城市街道景观代表城市形象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凯文·林奇教授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指出“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公众印象,它是多个印象的叠加。”他通过大量资料得出结论:城市形象主要与“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五种城市空间要素有关,道路(街

8、道)是第一印象。  外来游客和本市居民对街道的感知不仅仅只涉及道路本身,还包括1)街道天际轮廓线;2)街道两侧建(构)筑物的体量、风格和色彩;3)成排行道树、街心游园广场、基础绿带等绿地景观;4)街头广告、指示牌、公交站亭等公用设施;5)水、电、气、通信、X络等管X布置;6)以及街道上居住生活、工作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