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脸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实脸操作正确的是

ID:21740531

大小:52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下列实脸操作正确的是_第1页
下列实脸操作正确的是_第2页
下列实脸操作正确的是_第3页
下列实脸操作正确的是_第4页
下列实脸操作正确的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列实脸操作正确的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下列实脸操作正确的是5.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7.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H2+CuOCu+H2OB.2KMnO4K2MnO4+MnO2+O2↑C.HCl+NaOH=NaCl+H2OD.2MgO+O22MgO11.图中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物质a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物质bB.物质c是二氧化硫C.物质d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物质d、e和f中一定那含

2、有氢元素14.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Fe2+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19.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客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

3、______(选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______(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22.近年来,寨卡病毒病在许多国家爆发和流行。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新型疫苗研发,以有效地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1)对疫区进行灭蚊是预防该传染病描施中的_______。(2)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23.以粗盐(含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1)

4、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2)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HCl,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________。A.⑤③②①④B.③⑤①④②C.③⑤①②④(3)用pH试纸检验溶液是否呈中性的操作______。26.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绝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5、: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_。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人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___(选填字母)。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相对湿

6、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蜡烛点燃前48.4%18.7%0.058%0蜡烛熄灭后71.6%15.6%3.643%0.0182%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____。30.尿素[CO(NH2)2]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1)尿素溶液能除去工业废气Cl2,化学方程式为:CO(NH2)2+H20+3Cl2=N2+CO2+6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2)尿素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_____(选填“氮”“磷”或“钾”)肥,适用于各种植物。某水田施加7.2千克尿素,其中含氮元

7、素多少千克?33.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1)操作I、Ⅱ的名称是______。(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_____克。(3)固体甲的成分是______。(4)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35.今年5月,运用“蓝鲸一号”钻探举台,我国南海神孤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

8、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材料二:“蓝鲸一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