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ID:21744958

大小:27.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_第1页
“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_第2页
“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_第3页
“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_第4页
“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摘要】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一群引人注目的神父形象:《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红字》中的丁梅斯迪尔以及《荆棘鸟》中的拉尔夫。他们从小接受神学教育,修身养性,对上帝有一种狂热的虔诚和笃信。但他们毕竟是肉体凡胎,呆板的教规只能暂时地禁锢他们的心,一旦那个能在他们心中掀起轩然大波的女神出现,他们灵与肉的平衡便被打破了。在禁欲主义的压制下,这些神父的爱情往往伴随着神性与人性的抗争,体现了宗教与爱情永恒冲突的主题,被赋予了爱情悲剧美的内涵。【关键词】宗教;人性;神性;爱情;悲剧在西方文学中,有三部小说可以说在取材上不谋而和: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

2、文学领袖雨果的《巴黎圣母院》,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大师霍桑的《红字》,以及20世纪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的《荆棘鸟》。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宗教人士的神职与人的自然欲求的矛盾冲突,揭示了宗教对人的戕害和精神扭曲。  一、教士的神性1.基督教是西方国家最主要的宗教信仰,西方一些基督教学者曾把基督教奉为“西方的文明”,柏拉图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是其正宗而权威的信仰源头。蒂利希曾说:“基督教力图使它的教义被有教养的罗马人所理解和接受时,柏拉图的体系乃成为它的思想宝库。”[1]柏拉图的学说尤其是灵肉二元对立学说,被基督教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柏拉图高

3、扬灵魂,鄙视肉体,认为肉体是不完善的,是灵魂的桎梏,而灵魂却是不朽的。他在《斐德诺》对话中作了有趣而详尽的论述:灵魂的“羽翼的本性是带着沉重的物体向高飞升,升到神的境界,所以在身体各部之中,是最接近于神灵”[1]。如果灵魂不被肉体的罪恶所污染,不断追求超越,就能获得永恒的幸福;而如果灵魂迷恋于感性世界,则只会被囚禁在肉体之中。二元论造成的灵魂和肉体的分裂是难以弥合的,信徒们从信仰中首先得到的是罪感,而罪感的根源又在于自身,那么修身律己首要的戒规便是对性的约束。这种思想的直接后果便是禁欲主义。2.三部作品中,克洛德、丁梅斯迪尔、拉尔夫可以

4、说都是上帝所选出的优秀代表,一方面他们博学多才、学富五车,是时代的骄儿;另一方面,他们跟大多数教士一样,都深受禁欲主义的毒害。《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自小接受宗教神学教育,自觉地远离繁华的尘世生活,疏远欢乐的人群,将自己紧紧地裹在黑色道袍中,生活的全部内容是祈祷、学习、斋戒、灭欲、祈祷书、拉丁语、希腊语词典就成了他的伙伴。他不仅自觉地奉行禁欲主义,而且认为如果一个神职人员放松了对自然欲望的约束,就会变成上帝的敌人,只有在“斋戒、祈祷、学习和灭欲”中,才能得到快乐。他不近女色,只要听见女人衣裙的婆娑声,就会马上把风帽拉下来遮住眼睛。他还向

5、主教提出“任何妇人,无论老幼贵贱一律不许进入修道院。”[2](P140)《红字》中的丁斯梅迪尔同样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他曾就读于英国一所有名的大学,善于词令,严于律己,充满了宗教的热情。“为了使现实生活的粗俗不致侵害和蒙蔽了他精神的明灯,他时常彻夜不眠地施行祈祷和斋戒。”[3](P95)《荆棘鸟》中的拉尔夫出生于古老的爱尔兰贵族家庭,按照惯例当了一名教士,从神学院毕业后,担任了澳大利亚基兰博地区的神父。他忠实地履行着神职,为了能成为一名完美无暇的教士,他抛下了自己一切抱负、所有欲念。他曾立下神圣的誓言:要“不受红尘俗物的干扰——没有女人

6、爱欲,没有对金钱的迷恋,也没有因为要听命于他人而于心不甘。”[4](P47)将至死做一个教士。3.由于时代的不同和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他们对于上帝的态度以及在为了成为一名好教士所做努力的侧重点上,又是有所不同的。克洛德突出特点是对于知识的狂热,为了做上帝的优秀选民,他求知聚宝,如醉似狂。他专心致志于神学事业,凭着他的聪明和勤奋好学,他不仅吃透了形形色色的教令,还研究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精通天文、地理及医学。16岁时,其学问就超过教堂神父和神学博士,18岁时经受了四大智能(推理、判断、记忆、想象)的考验。由于才华出众,20岁就当上了

7、神父,成为圣母院最年轻的教士。然而,克洛德虽贵为教父,实质上却是一个背着十字架的魔鬼,这不仅仅在于他淫秽、不纯洁,还在于他曾背叛上帝,致无辜者于死命。他代表着中世纪,整个中世纪的黑暗势力既以他为仆人、工具,又听命于他,为虎作伥。丁梅斯迪尔也是极有学问的人,他的“崇高、伟大”似乎更多是因为他给周围人群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和鼓舞,以及他发自内心的对上帝的虔信。“每次布道,他那缓缓动人的天使般的言辞便从口中流出,这些言辞在他苍白清秀、虔诚善良的面容和情绪的带动下,流入了听道者的心中,照亮了他们至善的道路。他把当代的学识都带到那荒野森林地里来……

8、人们把这位年轻的牧师视为神圣的奇迹,他们把他想象为上天派来的使者的代言人,传达智慧。在他们看来,就连他踏过的土地都是神圣的。众多处女为他牺牲了情欲,愿永保贞洁,许多老人叮嘱儿孙死后要把自己的尸骨埋在他的身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