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三农”改革发展历程

新中国“三农”改革发展历程

ID:21746130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新中国“三农”改革发展历程_第1页
新中国“三农”改革发展历程_第2页
新中国“三农”改革发展历程_第3页
新中国“三农”改革发展历程_第4页
新中国“三农”改革发展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三农”改革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中国“三农”改革发展历程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关键,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业为革命胜利提供物质基础,农村为革命胜利提供生存空间,农民为革命胜利提供人力资本,没有“三农”,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三农”的改革和发展仍将继续,它关乎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本文通过回顾新中国“三农”改革历程,从中总结经验,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一、新中国“三农”改革历程回顾(一)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旧中国不合理土地生产关系,最大限度释放制度潜能,

2、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央在1950年6月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从法律上规定了土地权属问题,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为农业快速恢复,农村稳定奠定了基础。(二)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但在实践中,他们缺少牲畜、农具、资金等其他生产资料,面临新的破产危机。甚至有的农民无法继续耕种土地而不得不出卖

3、土地,再次沦为贫农、雇农,新的两级分化又出现。为了保证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继续实行,带领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央作出《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提出按照自愿和互利原则,建立个体经济基础上的集体劳动互助组织,主要有三种形式:临时性简单劳动互助组织;常年农具、牲畜或技术互助组;以土地入股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这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后来发展速度过快,工作粗糙,短时间内将初级社过渡到高级社,开展大规模农业合作化运动,为农村改革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三)人民公社化随着农业合作社从初级社向高级社

4、发展,农村改革进入了人民公社化的“飞跃”期。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由此,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浪潮,采用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跑步前进,“一大二公”成为人民公社的主要特征。这种超越中国实际,违反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极大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与稳定。特别是1958-1960年又遇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因食物紧缺,营养不良发病、死亡的人数增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改革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是一次不成功的“三

5、农”改革,值得反思。(四)《农业六十条》的制定为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困难,1961年3月中央制定《农业六十条》(草案),明确规定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克服了公社化运动的“共产风”错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队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和集体经营方式,仍不能充分调动最大多数社员积极性。如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下,家庭副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狭小,甚至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而遭到批判。集体经营方式下的按

6、出勤计工,社员出勤不出力,劳动效率低下,农业生产增长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甚至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文革”使中国经济走向崩溃边缘,解决吃饭问题成了关键。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国改革的序幕,农村的改革也随之进行。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下包干到户的“生死协议”,结果粮食产量大增,1979年凤阳全县实行包产到户,农村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让人们看到农村改革的希望。1980年,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明确指出“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

7、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措施”。从此,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改革在农村全面展开,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为我国农村农业改革的主要方式。(六)深化“三农”改革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土地绩效达到制高点,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扩大,部分农民弃田到城市打工,部分地区出现田地荒芜现象。对此,中央在1996年在部分农村地区试行税费改革,2006年1月1日则全面免除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在短期内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但

8、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实现,不利于农业做大做强,不利于技术推广,最终不利于农民走上富裕道路。因此,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