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论文]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论文]

ID:21747660

大小:1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论文]_第1页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论文]_第2页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论文]_第3页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论文]_第4页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潘震蓉面对文本,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立场出发,从他们的视角思考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执行教与学的设计、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应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解读,重新思考:这篇文章在言语形式方面可以教给学生什么,适合学生读写训练的点在哪里,倾听文本的声音,发现言语的奥秘。一、独具慧眼,挖掘教学点1.内涵丰富的字词没有一定言语材料的积累,言语技能训练就是无源之水。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

2、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对“高雅”一词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欣赏、反复朗读加强语词的情境体验,读出语言的美感和丹顶鹤的高雅,让学生在审美的基础上,深入揣摩“高雅”一词,在字里行间感受语言的精妙和传神,训练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形容词,发现词语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丹顶鹤的高雅,还能了解到课文是如何通过这种表达形式来表现美的,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2.优美

3、、典型的句式现代的迁移理论启示我们:读与写的可能性在于,读文与写文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因此,在阅读课上,我们要重点关注优美的、典型的句式。低年级的读写结合,“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说”,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也在课堂上进行了些尝试。如,在教学《鲜花和星星》一课,指导学生学习文中句式进行写话训练时,我先让孩子们欣赏了一段其他班的小朋友仿写的诗。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让孩子们理解,诗中相比的两样东西并不是随意比较的,要有相似的地方,都很“多”很“美”;其二是想告诉他们,不要以为诗很难写,只要多动脑,谁都能

4、成为小诗人。接着我出示了“我最喜欢____,这里____,那里____,真比____还多。”在学生构思前,我提醒他们可以在学过的课文中找找有哪些东西是又多又美的。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有了方向,想到了春笋和娃娃、梅花和彩云、羊儿和白云等。一个学生说:“我最喜欢山上的梅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彩云还多。”虽说句式是正确了,但语言还不够优美,于是我又追问了两个问题:梅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山上的梅花多不多呀?在点拨后,一首优美的小诗诞生了:“我最喜欢早春满山的梅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蓝天上的彩云还多!”教师根据学习

5、情况进行恰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言语技能在训练中得以提高,读写结合也有了一定的质量。3.特点鲜明的人物对话如在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一课中,老虎和狐狸的对话描写非常有特点:有些提示语在前,有些提示语在后,还有些没有提示语,相应的标点符号也不一样,并且提示语中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发现。二、比较对照,体会最佳表达低年级孩子的写话处于起步阶段,用正确的语言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句子进行比较训练,能让学生明白怎样

6、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形象、具体、生动,他们就会重视推敲语句,为今后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常见的比较有以下几种:1.加一加、减一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比较,学生能很快找出两个句子的异同,并比较不同点在哪里,思考哪一句好,为什么好。如课文《月亮湾》的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比较这样两句话:(1)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2)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原文)学生比较后发现: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个“清清的”,第2句更好,因为说得具体。“清清的”写出了河水的清澈见底,能显示出河中的倒影更清晰,色彩更鲜明。这样,学生懂得

7、一个句子加上修饰的词语,意思就表达得更加具体。2.近义词换一换,汉语的词汇量非常庞大,要正确使用词语,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能正确辨析近义词。学生都知道“焦急”的近义词是“着急”,那么,课文《放小鸟》中“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啊”中的“焦急”能换成“着急”吗?显然不行,因为“焦急”比“着急”的程度更深,更恰当地表现出了鸟妈妈的心急如焚。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到用词准确是多么重要。3.换一种说法一个句子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意思,但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句式进行比较。如《狼和小

8、羊》课后有一道习题是让学生对比读一读以下两句话:(1)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2)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这样作比较,学生就会明白,一个相同意思的句子可用不同的说法。哪一句更好呢?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在朗读中明白反问句的语气、感情更强烈些。三、整合资源,提炼训练点整合资源,就是从学生所学的课文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