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观的现代意蕴

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观的现代意蕴

ID:21748514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4

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观的现代意蕴_第1页
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观的现代意蕴_第2页
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观的现代意蕴_第3页
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观的现代意蕴_第4页
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观的现代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观的现代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观的现代意蕴一、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相对缓慢,教育学还尚未成为一门的独立的学科。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理论研究。因此没有伦理道德教育或与之相类似的提法。但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权,加强阶级统治,在社会的各个环节都广泛宣传伦理道德教育和统治阶级思想,这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伦理道德教育理论的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一)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来建构伦理道德教育的理念中国古代有许多大思想家,他们通过对人性的不同认识,来论述道德,探究伦理教育。试图寻找

2、出人性与伦理道德教育的相互关系,进而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文化,它所倡导的“仁”就是儒家最高的伦理道德规范准则。“仁”是最高的伦理道德观念,即所有的伦理道德标准的基本精神。最重要的伦理道德教育体系的思想是以“孝悌”为基础,“礼”为标准,“忠恕”和“中庸”为标准。此外,更应崇尚智慧,勇气,信念,道德正义。孔子还讨论了应遵循的伦理道德教育的原则。他主张确立的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等原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孟子传承孔子的思想精髓,从而提出了“仁政”,“得民心”的德育观。孟子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

3、意,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可见,孟子倡导的伦理道德教育注重自我的提高,而不是外在的约束。他的想精髓在当时对整个古代封建社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之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作为另一种道德教育理念,与孟子所主张的“性善论”完全反之。他认为人性是天然的属性,完全否定了其他人为的因素。其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善性是通过后天学校教化而得到的。这就是他所谓的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他还认为,“性”与“伪”是相反的,但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仁理之法有可以被认识被掌握,任何人都可以习得善,通过化性起伪实现性伪之合

4、。由此可见,荀子倡导的伦理道德教育主要表现在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等方面。在我国的汉代,由于汉武帝对董仲舒一系列文教政策的采纳,使得儒学的道统思想进一步得以深化和传播。从当时我国的教育体系对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来讲,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无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兴太学以养士”。直至后来设立博士祭酒等专门的官员。都显示出汉代的统治阶层对民众伦理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到了唐朝,我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对人性论以及相关的教育方式又有了新的见解。韩愈认为人们听从皇帝的命令,人性也应该由皇帝教育。表明了他对儒家道统思想的支持和拥护。韩愈从性三品说出发,认为决定人发

5、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性。他肯定了道德教育在促进人的成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认为,伦理道德教育是有限的,人性的三个等级是不可改变的,伦理道德教育只能在同等级内发挥作用。他建议的这种理论不仅为封建等级制度做出了有效的论证,而且也使广大百姓欣然接受了这种德育的模式。(二)通过以弘扬仁爱精神为核心理念推动伦理道德教育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包含着厚重的人文精神。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都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某些方面是通过伦理道德教育的方式得以传承的。例如儒家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仁政、礼仪为核心的教育。在这种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培养出的都是有内涵、有知识、有修为的君子。这种伦理道德教育观念的泛化,

6、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在宋代,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理念又有了新的发展,由于统治阶级强调“文治”,所以推行了兴文教,抑武事”的策略,在尊孔崇儒的同时,还提倡佛教、道教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兼容并包。通过这种方式,以仁爱精神的核心的教育的内容更为广泛,教育的对象进一步下移,总之,民众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伦理道德教育。这种教育的方式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十分先进和系统的。(三)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对道德教育进行推广中国古代有许多大思想家对道德教育的榜样都有具体的阐述。以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孟子为例,其主张“大丈夫”的理想品格,这实际上就是他伦理道德教育的目的

7、。他对“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有超脱世俗的骨气,他们不会屈服,绝不认输。此外,“大丈夫”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孟子把这种精神境界称为“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受信念引导的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拥有高度自觉性。此外,他还认为,培养“大丈夫”的作用,把伦理道德教育推广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使得民众争相去学习、模仿。也成为了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伦理道德教育工作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