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项突破-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高考专项突破-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ID:21748516

大小:645.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18

高考专项突破-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_第1页
高考专项突破-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_第2页
高考专项突破-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_第3页
高考专项突破-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_第4页
高考专项突破-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专项突破-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理解意境㈠谈谈意境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象+意象=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与意象的关系1、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意义的意境。2、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㈡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2、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答案示例】: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

3、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阔的气势,(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步骤三)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步骤一)一般表达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清新明丽孤寂冷清恬静优美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萧瑟凄凉【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

4、,春山一路鸟空啼。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

5、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什么形象(即答出形象特征:该诗描写了一位····的形象);(2)形象的特征简析(用诗歌中的依据剖析证明这种形象特征);(3)形象的意义(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心志等)。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论点论证结论结合全词,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解题过程: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

7、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特征特征简析形象的意义步骤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参考答案:步骤一: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二: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英姿飒爽。后两句说诗人现在早已被弃置不用。下片“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明诗人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阅读下面一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